【摘 要】
:
该文拟从三个方面分析佛教对唐诗的影响.一、佛教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内容:唐代文人学士读书山寺蔚然成风,他们经常与僧人一起研习佛学、切磋诗文.在频繁的交往中产生了许多唱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拟从三个方面分析佛教对唐诗的影响.一、佛教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内容:唐代文人学士读书山寺蔚然成风,他们经常与僧人一起研习佛学、切磋诗文.在频繁的交往中产生了许多唱和之作,内容大都涉及佛教.二、佛教确立了意境说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意境作为中国古典艺术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有着鲜明突出的民族特色.意境理论是从长期的文学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审美规律和创作原则.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是在中国传统文论思想基础上,融摄了佛教的思维方式形成的一种诗学理论.三、诗禅结合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境界:禅宗的兴盛与发展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完成,禅宗不仅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哲学观念和人生态度,而且深刻地影响和支配着他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禅与诗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在唐代同流并趋.诗赋予禅以更为理想的思辨形式,禅则强化了诗人重形象的思维特点.诗与禅成功地实现有机结合,标志着中国诗学审美情趣的划时代的变革,使传统的重修饰、雕琢与铺陈的审美风尚,向着重自然天真、富于情趣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该文围绕艾青诗歌的系统性意象——太阳意象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这一角度来对其诗作展开分析,进而深入把握诗人的艺术世界和精神内涵.文章除引言和结语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
该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五四文化激进主义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问题.第一章“在历史结构深处寻绎”所探讨的是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及其文学现代转型之巨大动力的“五四文化激进主
电影自诞生以来便与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历史几乎与它本身的历史一样长,改编成为了电影创作的重要手段。电影这一艺术形式自西方传入中国后,中国电影
该文选取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与阿城的《棋王》为研究对象,以象棋为介质,从三个方面对之作了平行比较.一、精神追求与象征意义.两位中外作家不约而
颜师古是唐代著名语言学家,他的语言理论与实践代表了唐初语言研究的最高水平.该文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词汇学、语用学、汉语规范化等七个方面全面研究颜师古在语言学
本文以常新港的少年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以成长主题之一“生命之痛”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作品的细致品读分析,主要探究总结常新港少年小说“生命之痛”的主题分布,文本舒缓“生命之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之一。历来不同时代的注释者对其思想作了不同的阐释,但是这些注释之间并不是没有共同点和联系。大体上说,到了唐代《老子》注释的主要类型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