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土壤有机碳动力学同位素示踪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ytc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和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6个土壤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薄层取样,测试、分析了样品的根系和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的放射性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磁化率等,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动力学过程,得出如下结论: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库显著大于内蒙古草原土壤碳库,海北站表层土壤(0-10cm)的有机质含量比内蒙古站的相应值高2倍左右。 高寒草甸土壤剖面有机质由快循环组分、慢循环组分和稳定组分组成;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是0-60cm贮存的根生物量占整个剖面根生物量的90%左右。天然土壤的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层,向下根系量显著减少;扰动土壤表层根系量较少,随深度增加缓慢减少。 高寒草甸土壤CO2通量变化于73.3-181 gCm-2a-1之间,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CO2通量变化于390-866 gCm-2a-1(王庚辰等2004),后者是前者的5倍左右。高寒草甸表层土壤产生的CO2是土壤剖面CO2通量的主要贡献者。土壤CO2通量与海拔高度负相关。 土壤有机质的δ13C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其剖面变化可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和增加很小或者有轻微波动变化3个阶段。内蒙古站土壤有机质的13C富集程度大于海北站的相应值。 植被类型制约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动力学过程。 土壤磁化率、根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有机碳动力学过程。 在脆弱的草原地区,严禁过度放牧,加强土壤表层的保护,引种深根系植物,增加植被的地下生物量,实现有机物质向深部的转移,减少水土流失等是提高草原土壤碳汇能力的有效措施。
其他文献
学生接受知识的最重要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了解、把握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有助于直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在一堂课中的学习心理,可以分
谁为质量负责?有人说是设计者,有人说是管理者,有人说是"我".设计之于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成功的设计很多.走过了2250多个春秋,如今依然灌溉着天府之国的都江堰,
期刊
本研究论述了一种双层透湿保暖面料的设计思路。双层透视保暖面料使用了Y型截面涤纶和中空型涤纶纤维。这是因为Y型截面涤纶有着较好的吸水性能,若人体因运动出汗面料有着较
报刊上常常刊载这样的题辞:“上善若水。”这是中国大哲学家老子《道德经》中的名言。意思是,最有道德、最有修养的人像水一样,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介绍了海藻纤维的制备及应用,并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它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该纤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