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区入口空间组织方式探析——以西安城区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nj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住区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住宅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商品化日益加快,随着住宅建设的加快,住区的规划设计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住区入口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就现代住区而言,其问题突出表现在:入口空间组织不合理,入口空间设计雷同,住区内部空间与外部城市空间不融洽等等。因此,如何塑造一个既经济美观又能满足居民需求的入口空间成为现代住区规划关注的问题。   本文在环境心理学、空间理论学、场所理论学等综合学科的思想基础上,选取西安城区50年代以来的20个住区入口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和归纳,力求探明其空间组织方式。论文首先从入口功能、入口形态、入口构成三个角度分析比较了调查对象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形式;其次,总结出按不同依据划分的入口类型,进而分析其特点、现状存在问题、成因和发展趋势;最后,在相关理论借鉴和调查结果的指导下,探明出住区入口空间的两种组织方式,并针对不同组织方式的不同入口空间提出设计方法,进而将其运用到规划实践中。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探明了人车分行的入口空间组织方式,主要特点是人车分流,这种方式分为平面分流型和立体分流型两种类型;对其步行入口空间的设计提出空间渗透法。第二:探明了人车混行的入口空间组织方式,主要特点是人车不分流,这种方式可分为立体混合型和平面混合型两种类型;其混行入口空间采取形态整合法。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目前教学单位运动和游戏场地的水平、专业体校的运转状况以及城市环境中露天游戏场地和体育公园的设备情况。以莫斯科一些中小学、和大学为例,确定该地
学位
新世纪,中国正在进入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的关键时期,其中城市更新的主要对象就是大量的世纪初中期建设的旧工业建筑及其地段。研究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和适应性再利用的问题,具有资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地域文化和现代建筑创新理念的碰撞与融合也日益被建筑师所关注,中国建筑师们依然坚持不懈的在探索中国地域现代建筑的创新道路。具有鲜明特色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正步入一个“住宅高龄化”阶段,全面地对旧住宅进行更新改造的时期已经到来。拆除重建的单一方式在如今新的一轮城市更新浪潮中已成为过去式,人们更多的开始
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交通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集中体现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上。伴随着中国持续快速的城市化
随着改革开放后小城镇建设的活跃,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开始与城市发展并驾齐驱,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股重要推力。在当前全国全面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小城镇能够发挥的作用不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大地震,结古镇为极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不仅要从城市安全的角度出发,恢复物质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应考虑土地权属特殊性
中华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它古老而深邃,延续千年而血脉相传,一气呵成,我们至今还不断地从中汲取着营养。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物,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高度集中,是一个
作为城乡联系的纽带,小城镇用地兼有城乡两种用地的特征,是小城镇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建设的生产要素。在认识与研究小城镇用地的过程中,用地分类是我们必不可少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