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科维奇人道主义辩证法思想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q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哈伊洛·马尔科维奇(1923-2010)是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主将,也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人道主义辩证法是马尔科维奇在创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辩证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人在当代社会的异化现实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改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一整套思想观点与方法。人道主义辩证法将人道主义的价值观辩证法化,同时将辩证法思想人道主义化;既关注人的个体存在及其历史形态,揭示辩证法的属人属性,又探求人自我实现的历史可能与具体路径,以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概念为中介阐释了人与历史的统一。人道主义辩证法具有社会批判、哲学表达和政治实践这三个维度上的完整逻辑,是一种立体化的理论建构。它既是一种“批判的社会哲学”,又是一种“哲学人类学”,还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精神指南和理论镜鉴。具体而言,苏联及南斯拉夫的政治、经济“异化”问题是人道主义辩证法的直接批判对象,对其进行分析是人道主义辩证法的立论之基与创设之由;“实践人道主义理论”则是人道主义辩证法在哲学层面的范式表征与逻辑指向,其对人之存在、人之历史及人之自我实现等关键问题的论述深刻地展现了人道主义辩证法的理论内涵;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改革是人道主义辩证法的政治实践与运用,其经验教训对我们历史地评价人道主义辩证法思想具有一定的帮助。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人道主义辩证法的理论坐标;第二章阐述了马尔科维奇对当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批判;第三章论述了马尔科维奇的实践人道主义理论体系;第四章从人道主义辩证法的视角探讨了“自治”的理论内涵、实践偏差和正反面意义;第五章基于中国立场对人道主义辩证法进行了理论评价,讨论了其合理元素对我国进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启发。
其他文献
视觉跟踪是计算机视觉中最经典、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在智能监控、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等实际场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现有的跟踪器大多数集中在
<正>1 概述UML作为面向对象系统分析、设计的标准的建模语言已得到学术界的推崇和工业界的支持,像大多数软件一样,使用XML 进行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设计过程中,在提高软件质量
少府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职官,它约始于春秋战国,至元代消亡,明初又有短暂的设置。少府官有着复杂的官制体系和演变轨迹,秦汉时,*它掌管皇室私奉养及其他皇室事物
Mash-1基因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基因(basic helix-loop-helex,bHLH)家族,其存在对于神经发育有重大影响作用,其作用机制同Hes基因及Notch通路有复杂而紧密的联系。Hes基因可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开始了其激进经济转轨的历程,并确立了以“休克疗法”为路径依赖的转轨模式。然而,该转轨模式在俄罗斯是只有“休克”而没有“疗法”,且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