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伦理机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hmao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和目标指向,旨在从伦理维度对创造性人才培养进行道德哲学思考,以推进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论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近年来,教育硬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但创造性人才却很匮乏。显然,这与伦理德性的作用在创造性人才培养过程中得不到彰显有关。创造性人才培养与伦理紧密相连。那么,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伦理精神、科学伦理精神,促进其德性品质的形成,使更多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为此,必须进一步探索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伦理机制,分析创造性人才培养伦理机制的内涵以及结构与功能。 但是,创造性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伦理难题。立足事实,准确把握目前教育的现状,概括归纳创造性人才培养过程中遭遇的伦理困境,如:知识与德性的失衡;教育人伦关系的失调;教育伦理情景的失谐等等,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有利于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伦理机制的建构是本篇论文的重心。本章首先从创造性人才的德性培养机制,再从伦理互动机制,最后从教育伦理情境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伦理机制既关注道德个体德性素养的培育,又注意协调各种教育人伦关系,还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伦理氛围,为造就创造性人才提供动力和保障。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伦理机制的建构为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使伦理精神日益成为显学,促进科学伦理精神的勃兴,深化了创新教育的伦理内涵,实现了教育的真善美的统一。同时,创造性人才培养伦理机制的建构还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教育和谐。
其他文献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经历着重大转型,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科技资源的拥有、配置和利用方式的优劣,特别是共享程度的高低,日益成为决定国家科技强弱甚至国家兴衰的关键因
学位
从古希腊时代起,人们就希望能找到一种可以作为数学基础的理论,以满足人类理性的诉求。然而两千年多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总是莫衷一是。直到19世纪末,数学的算术化运动
生命伦理学是一门尚处在襁褓之中的学科,但生命伦理思想的萌芽却由来已久。没有哲学、伦理学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背景以及在哲学层面上对道德问题一般性研究的成就和结论,生命伦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道德和法律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法律存在是否需要道德基础?法律实施应该坚持自身的权威还是应该结合道德的准则?正是围绕着这些问题,上
含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热电联供型微网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保特性,近年来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工业微网中的一些负荷需求灵活可控,是潜在的可调度资源.在工业微网运行中如何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