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自编亲社会行为量表及修订 Carlo编制的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和Ratter的人际信任量表(ITS),对大学生样本(321名)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倾向及人际信任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探讨。主要关注了大学生认同的典型亲社会行为类型、亲社会倾向和大学生人际信任基本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人际信任与亲社会倾向、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和亲社会行为水平均较低,同时人际信任对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该结论验证了研究之初提出的假设。主要的结论有:  (1)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水平较低;被试大学生报告最多的亲社会行为是遵规行为,而在助人行为上报告的最少;大学生总体亲社会行为不存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但具体到9种典型亲社会行为类型上,女生在安慰或分享行为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则在借钱或贵重物品、见义勇为、网络亲社会行为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借钱或贵重物品行为上年级差异显著;不同专业背景在施舍或捐赠以及网络亲社会行为上差异显著;担任学生干部的被试亲社会行为总水平以及谦让行为、施舍或捐赠行为、遵规行为和安慰分享行为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被试;此外,教育变量在除了网络亲社会行为外的其他8种亲社会行为上皆存在显著差异。  (2)总体而言,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偏低,且特殊信任水平高于普遍信任水平。此外,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及其两个因子不存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独生子女以及父母教育程度的显著差异。但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同学关系以及班级氛围是否友好和谐、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显著。  (3)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总体亲社会行为、谦让行为以及施舍或捐赠行为显著相关;普遍信任与总体亲社会行为、谦让行为以及施舍或捐赠行为显著相关;特殊信任与谦让和遵规行为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都不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信任和亲社会倾向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亲社会倾向的预测作用较突出。
其他文献
对天主教等宗教信仰的研究一直在公民社会和社群共同体的理论传统中占据重要位置,托克维尔等人就曾充分肯定过天主教在公民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学术界也涌现出不少探讨中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农村老年妇女问题日益凸显。帮助农村老年妇女缓解生活压力,走出生活困境,安享幸福晚年,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应有
手机互联网具有互联网和移动网的双重特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功能优化、互联网内容的丰富,手机互联网对高职学生群体的影响日益增大。手机移动互联网正潜移默化地融入高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其中与农村男性相比,女性老人寿命普遍较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女性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加之女性在社会中经济和生活上的依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