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有效性的因果关系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_w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犯罪中止中,如果行为人的中止行为与结果的未发生之间具有因果关系,那么可以认为行为人的中止行为具备有效性。但即使没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也存在成立中止的可能。因果关系并不是犯罪中止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当行为人为了阻止结果的发生实施了真挚努力时,其中止行为也可以具有有效性,行为人可以成立中止。有效性是犯罪中止的必要要件,其内容既包括对中止行为的效果的判断,也包含对中止行为本身的判断,前者表现为既遂结果的未发生,后者通常表现为中止行为与结果的未发生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但即使没有因果关系也可以成立中止,因为刑法之所以对中止犯减免处罚,是由于相对于既遂犯的违法性、责任减少,相对于未遂犯没有特殊预防必要性。并且从伦理基础上看,无论有没有因果关系,行为人的从“恶”转“善”都值得鼓励。而刑法条文中的“有效”应当更侧重于对中止行为本身的评价。因此在结果没有发生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真挚的实施了阻止结果的行为,即使其中止行为与结果的未发生不存在因果关系,也可以成立中止。在无因果关系的情况下,有效性需要行为人要对阻止结果的发生做出了真挚的努力。这种努力体现在行为人实施了避免结果发生的客观行为,这种行为至少是降低了结果发生的概率。其次这种努力是真挚的,真挚性是指中止行为客观上足以防止结果的发生。
其他文献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为摆脱日益恶化的竞争压力,企业需要在商业模式层面进行探索,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为企业运营创造出理想的商业环境。商业模式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功能板块组合而成,基础板块包括:顾客价值主张、顾客问题解决方案方面、盈利模式以及企业的外部合作网络等。商业模式的形成是主观构思的结果,这意味着:板块的形成是企业决策层在学习思考、模仿创新的基础上,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设计出来的。由于商业模式的构成涉及顾
目前中文字符识别已经有成熟的方法,但网络中带有敏感词汇的文本图像为了逃避软件系统的检测,经常会对其进行加扰。因增加了干扰因素,使得传统的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无法对加扰处理后的文本图像进行有效识别,故研究此类文本图像识别对信息内容安全和信息传播安全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传统的OCR基础上,本文针对加扰处理后的文本图像识别提出了新的算法。算法分为四个步骤:一,使用去干扰化、灰度化及二值化算法对文本
辽宁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问题受到较多关注,但对外贸易依存度偏低的影响因素及其原因也亟待研究。因此,立足"老工业基地"经济特征,探索辽宁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影响因素。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