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经》是西方最重要的典籍,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础,是具有神学、历史和文学三维性质的特殊文本,它对西方文化乃至整个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圣经》不断被翻译,也是被各种目的语文化不断诠释的过程,它不但影响不同族群的社会文化,而且还塑造他们的语言系统。怎样翻译《圣经》,研究其如何翻译,是了解整个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是翻译理论模式与圣经汉译案例的互动研究。以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及其延伸理论为框架,以圣经汉译为案例,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来论证诸如各个时期圣经汉译的特点、从发展历史的梳理看其从中心到外围或外围到中心的作为经典翻译文学的演变趋势等,尤其引用该理论的延伸理论安德列·勒菲弗尔的重写操纵理论中诗学、赞助人、意识形态三要素对圣经汉译的影响及操纵,看文化转向在圣经汉译中的体现。多元系统理论属于文化翻译理论的一部分,它把翻译与译作与其所产生和被阅读的文化语境,社会政治条件等诸多因素结合了起来,为翻译研究开拓了一个相当广阅的研究领域。圣经汉译活动,是世界圣经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历史性的回顾圣经汉译的不同时期并作系统梳理,分为开始期、预备期、拓展期、繁荣期和多元期旨在为理论分析提供素材例证,通过对不同文本、翻译者、翻译策略以及政治、文化等外部环境作进一步分析研究来充分论证文化派理论对于圣经汉译的可操作性及其带来的长远意义,从圣经汉译对语言、文学的影响以及其理论的动态发展可以得出该宗教文本的翻译已从绝对的忠实转为文化的顺从,成为不但和“神的语言”有关的宗教文本,而且是平衡目的语读者本国文化接受的改写。尤其是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作者提出以文化派理论为根基的“重建圣经汉译诗学”的构想,以期为圣经汉译提供些许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