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肺癌(lung cancer),即原发性支气管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和(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其中约占80%-90%的肺癌患者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癌症定义为可控慢性疾病。肺癌作为慢性病之一,其病情迁延难愈,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且治疗费用昂贵,增加了社会、家庭的经济负担,所以对于肺癌的慢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肺癌发病的增加与吸烟、环境污染、城市工业化、人口老龄化、农村城市化以及生活方式不良化息息相关。随着发病率、死亡率的不断增长,目前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之首。通过各类方式治疗后该病,其5年生存率仍然不足15%。所以,控制肺癌的发病、改善肺癌的预后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肺癌患者的预后一般可以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等几方面预测。中医在治疗肺癌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如稳定瘤体、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等。在上述背景下,本研究对中医证型与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探讨,为中医临证思路提供参考依据,以指导肺癌的治疗与预后。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在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共计98例。对患者性别、年龄、临床体征、诊断及转移情况等信息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探讨。结果: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男性55例(占56.12%),女性43例(占43.88%),男女比例为1.279:1。患者年龄分布于29-90岁,平均年龄66.81±12.50岁,中位年龄67.50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69.05±12.27岁,女性平均年龄63.93±12.35岁,主要发病年龄段为50-90岁,占92.9%,其中60-79岁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中医辨证分型中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型38人,占总人数38.8%;肺络瘀阻型34人,占总人数34.7%;痰湿蕴肺型17人,占总人数17.3%;阴虚毒恋型9人,占总人数9.2%。经卡方检验,X2=30.966,P=0.000,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差异。各证型间性别分布提示男性患者均略多于女性患者,经卡方检验,X2=0.340,P=0.952,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中性别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无差异。统计98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诊断,由于大细胞癌、肺泡癌理论频数过小,故仅计算腺癌与鳞癌,经卡方检验,X2=0.549,P=0.947,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中医各证型间病理分型中腺癌与鳞癌出现率较高,但在各证型间分布无明显差异。对肿瘤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经卡方检验,X2=4.295,P=0.906,说明肿瘤转移情况在中医证型中分布无差异。分析常见合并症胸腔积液和阻塞性肺炎在证型间分布情况,经卡方检验,X2=1.477,P=0.71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者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统计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经Kruskal-Wallis H检验,X2=10.853,P=0.013,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临床症状积分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积分值的关系得出,气阴两虚、肺络瘀阻两组中重症状患者所占比率最高,其临床症状较严重,推测其预后较差。患者中卡氏评分大于70分16例,占总人数16.3%,卡氏评分介于40-70之间50例,占总人数51.0%,卡氏评分小于等于40分32例,占总人数32.7%。比较发现肺络瘀阻型患者中评分小于等于40分人数最多,身体状况较差。经Kruskal-Wallis H检验,X2=8.882,P=0.03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卡氏评分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存在差异。进一步经Wilcoxon秩和检验发现,肺络瘀阻型与阴虚毒恋型、肺络瘀阻型与痰湿蕴肺型之间卡氏评分存在差异。肺络瘀阻型患者中KPS≤40构成比最高,表明该证型病情较重,预后不佳。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差异,其中肺络瘀阻和气阴两虚患病率较高。2.病理分型在中医各证型间分布无明显差异。3.肿瘤转移及合并症在中医证型中分布无差异。4.临床症状积分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气阴两虚、肺络瘀阻两组临床症状较重,预后较差。5.卡氏评分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其中肺络瘀阻型患者病情较重,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