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FN11甲基化是人结直肠癌预后不良和对顺铂耐药的标志物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gu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排第三位,因癌致死率排第四位。结直肠癌在年轻人中少见,5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高,在发达国家中位发病年龄为70岁。在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大多数散发的结直肠癌病例(约85%)有染色体不稳定,包括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失衡、染色体扩增和易位。DNA损伤修复和检查点调控机制缺陷是造成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不稳定的重要机制。遗传性结直肠癌主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Lynch综合征,是由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引起的,小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5%。DNA损伤修复基因异常甲基化是结直肠癌的重要病因之一。在1998年,Schlafen ( SLFN )基因家族首先由Steven Hedrick等发现。到目前为止,已有10个鼠源性和6个人源性家族成员被鉴定。SLFN家族蛋白被报道参与一系列细胞生物学功能,包括增殖、分化和免疫功能。SLFN11基因是SLFN基因家族成员之一,被报道能够增加DNA损伤类药物的敏感性。到目前为止,SLFN11基因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SLFN11基因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在6种结肠癌细胞和128例人结直肠癌标本中进行了研究。在结肠癌细胞系中,采用RT-PCR、甲基化特异的PCR和硫化测序等方法研究了SLFN11受甲基化调控的机制。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研究了人结直肠癌标本中SLFN1甲基化情况。采用MTT、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印迹法研究了 SLFN1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裸鼠成瘤模型探讨了在体内SLFN1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在结肠癌细胞中,采用MTT、流式细胞术对SLFN11与顺铂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SLFN11启动子区附近在结直肠癌中经常发生甲基化(55.47%, 71/128)。SLFN11基因的表达受到甲基化调控。SLFN11基因甲基化与年龄、5年生存率和5年肿瘤复发时间相关。SLFN11在体内和体外都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SLFN11能够增强结肠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否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肝外环境中调控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 EH)表达,验证s EH对这一疾病模
易学发展史上的汉代象数易学,就其理论形态、思维方式、思想特征而言,具有鲜明、典型的时代性与范导性。作为汉代经学核心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汉代象数易学,对汉代哲学与文化、社会
运用薄板中的弯曲波波速公式和驻波图像计算了鱼洗的固有频率,利用李萨如图测量了不同水深时鱼洗的固有频率,并定性解释了水深对鱼洗的固有频率的影响.
从《卧底警花》《伤痕我心》两部电视剧可以看出,中译泰剧在剧情设置、叙事模式上有一些较为固定的模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泰式的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演绎;二是男女主人
对<俄藏敦煌文献>敦煌号第12213号<后汉秦嘉徐淑夫妇报答书>校释,并结合传世文献,较全面地考订了后汉秦嘉、徐淑夫妇的事迹及他们的传世诗文,从而肯定了俄藏敦煌号第12213号
<正>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成为中国宗教基本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有过隋唐时期百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英语教师都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教学改革的热潮中,在课堂教学中他们采用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分角色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
主微量元素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吉南老岭地区的头道、老岭、上绿水桥和高台子岩体为一套早白垩世铝质A型花岗岩.主要岩性为钾长花岗岩、晶洞钾长花岗岩、花岗斑
<正>手竿绷尖钓法是由海竿底坠串钩和活坠爆炸钩的钓法演变而来,是指在手竿传统钓法和悬坠钓法的基础上,去掉浮漂,抛满竿,收紧钓线后通过观察竿尖点头的变化而判断提竿时机的
期刊
目的:观察凉血五花汤超微颗粒联合双草油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HD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HDD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双草油外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