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播厅是电视综艺节目的一个构成要素,因为属于“物”的部分,长期以来被节目制作所忽视。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如井喷式增长,对演播厅空间的挖掘、利用和拓展也渐成趋势,遗憾的是,针对演播厅的学术研究却始终处于低迷的状态。本文运用复杂性思维的方法、文本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演播厅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考察,把演播厅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进而形成对综艺节目制作有价值的一些认识。研究首先从宏观层面展开,将演播厅置于当下的语境界定指涉范围。随着技术与艺术的发展,演播空间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也造成了称谓的混乱,大多数学者粘滞于“厅”“室”的混用。确定场所的名称是个很值得展开的切入点,这包含着对电视节目生产制作空间意义及其功能的理解。从功能性出发,本文认为“厅”比“室”更适合当下的综艺节目的实践。与此同时,演播厅还被置于历时的维度,探讨演播厅如何借鉴剧场、摄影棚,在电视摄录技术的变革中演进自己的艺术认知,在制作实践中形成对演播厅的本体认识。从宏观到微观,演播厅出现了非常有特点的空间转换问题:从建筑空间到节目呈现空间再到屏幕空间。通过空间的考察,进一步解析演播厅的特质、结构和运作规律。作为建筑空间,演播厅在复杂性的建构中规定三维,在二装中强化空间表现力,适应技术革新的超真需求;作为节目呈现空间,在编导的理念统摄下,演播厅进一步被分割、重构、掌控,凸显出不一样的整体特性和空间秩序,拥有了生产、增殖内容的能力;作为屏幕空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演播厅拥有了交互和开放的场域特征,在技术支撑下,常常抹去观众不在场的疏离感,建构了无限宽广的意识情境空间。本文进一步结合实践样本,揭示演播厅的多元空间转换,解析现场作为演播场域的边界、准则和运作规律,并据此探讨两种转换对节目生产和美学批评的影响。在当下语境中,演播厅浓缩和表征了节目制作的理念,从建筑时就要介入,在二次装修时更要重视,在内容生产时又要有意发掘、利用和拓展演播厅的空间。在技术添加、符号流动和编导理念上,要根据节目需要,创制适应于内容生产的演播厅空间,并把这个构成要素结合到整个节目的运作系统之中,进一步强化它的建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