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MA图样分割多址技术在下一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z741335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标志性的技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对5G系统的用户容量、频谱效率和数据速率都有重大影响。与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 NOMA(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码域非正交多址技术 SCMA(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MUSA(Multi User Shared Access)等众多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相比.,PDMA(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尽管在理论上具有更好的系统性能,但对其研究相对较少。PDMA中多用户通过功率域、码域、空域单独或联合的进行资源复用。不同的功率因子、扩频码和空时编码对PDMA系统性能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 PDMA的各个信号域与其误码性能的关系。论文首先仿真分析了 PDMA资源映射矩阵的行权重、维度和过载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作为PDMA技术的资源复用的必要结构,PDMA资源映射矩阵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PDMA多址技术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通过仿真得到当过载率和维度相同时,矩阵行权重越大系统的误码率越小。相同的过载率和行权重,矩阵维度越高误码率越低。在相同行权重和维度情况下,较大的矩阵过载率在容纳更多用户的同时也带来了误码率的上升。进一步,论文在单天线情况下,仿真分析了 PDMA上行不同信号域的误码性能。其中,通过全搜索功率分配算法分析了不同功率因子对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同时得到了使用不同扩频码的PDMA的误码性能,结果显示使用正交Gold序列的误码性能优于基于码本的稀疏码的性能。论文基于两种PDMA的MIMO下行系统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空时编码方式、天线数以及不同信号域联合使用的误码性能。从仿真结果得出,Q-OSTBC编码的BER性能优于Alamouti和V-BLAST。使用PDMA矩阵为4×6的稀疏码,分别仿真了使用两种系统模型的PDMA的误码性能。最后,对全文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总结,分析了 PDMA图样分割多址接入技术中一些亟待解决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网络通信和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无线信道资源日趋紧张,干扰日趋严重。如何进一步提高信道利用率和抗干扰能力就成了目前无线通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人们提出了很多
随着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传统的网站都是用数据库来进行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更新,但随着访问量的增加,将导致数据库服务器系统资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发展,互联网技术每天都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人们之间信息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但这同时也带来隐患,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重要信息被窃取屡见不鲜,所以对
盲源分离是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几年来,吸引了神经网络学界和信号处理学界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简而言之,盲源分离就是在传输信道特性未知、输入信息未知或有少量先验
数字水印技术能将表明所有者身份的版权信息嵌入到数字产品中,以达到版权保护与内容认证等目的。因此,数字图像水印技术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数字图像内容认证的
机会网络(opportunity network)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网络,它不同于传统的移动自组织无线网络,节点移动、信号衰减、网络稀疏等因素造成节点在某一个较短的时间片内没有端对端的
互联网协议解析还原系统是对互联网络现行的应用层服务进行深度解析的软件。在当今互联网业务日益增大,互联网安全问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如何能够正确、高效地还原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