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财产保险市场正处在变革之中。其发展方向,或者说演进的路径选择以及市场主体和监管机构在其中的作用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本文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框架下,加入制度因素,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和博弈模型为分析工具,对当今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市场结构、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并以实证方法进行检验,对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提出合理的解释,找到问题的根源,以便理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此基础上论证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演进方向,为进一步推进保险业的市场化改革,优化中国保险市场结构、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市场绩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市场结构理论入手,对中国财产保险业的市场集中度、进入退出壁垒、产品差异化以及规模经济等进行深入研究。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具有市场集中度高,行政性的进入退出壁垒高,产品的差异化小等特征。若以市场集中度判断,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属于寡头垄断模式,但是因寡头垄断并非竞争的结果,而是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制度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财产保险业的特殊历史发展决定的,是经济转型的产物,因此有着与理论上的寡头垄断不一样的特征,表现为市场性进入壁垒较低,行政性进入退出壁垒高,产品的高度同质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竞争激烈,呈现垄断竞争的特征,欠发达地区则垄断程度很高。 二是分析研究了财产保险公司的市场行为,探讨了财产保险公司之间的博弈行为,特别是保险公司的价格竞争行为。财产保险公司之间的价格战导致市场的过度竞争,虽然从经济学上来讲过度竞争是非理性的,但是从本文的分析来看却是市场主体对现实状况的合乎逻辑的反应。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过度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保险市场的进入退出机制不完善,进入退出不通畅,保险产品的同质性高,缺乏创新动力导致的。换而言之,是市场失效的结果。 三是论证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演进。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显示其正由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转变。选择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的演进路径的动力来自于企业的内部驱动力和外部环境的压迫力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需要改变其内部机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同时市场的制度建设也迫于企业和外部的压力而改善,市场变得更加有效率。具体来说,为了适应外部的变化,保险公司在组织形式、公司治理方面进行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外部的制度也在相应变革,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功能,使是市场变得更加有效率,以适应保险市场化的要求。在此两大因素的驱动下以及政府的产业政策的指向下,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结构由寡头垄断向着垄断竞争的方向演进。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论文构建了包含产业经济学市场“结构—行为—绩效”和制度变迁理论相结合的统一理论框架,此理论框架将外部制度变量内生化,论文以此理论框架为基础分析了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结构由寡头垄断到垄断竞争发展的规律性。 第二、论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市场行为的成因,通过模型分析得出财险市场中的过度竞争行为并非保险产业的市场化所致,而是制度缺失的结果。 第三、论文运用数据实证分析测度了中国财险市场垄断程度、市场效率以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度,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强调了财险市场市场化的迫切性,同时也为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采取差异化政策和差异化经营提供了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