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多种课堂互动形式存在于英语课堂之中,如提问与回答、教师反馈、意义协商等等。伯明翰学派的主要创始人辛克莱详细地研究了关于课堂话语的相关内容,由此I-R-F结构被提出,可看出课堂反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本研究主要针对的是高中生对于英语课堂中教师给予有效反馈类型的偏好,结合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反馈的情况,得出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反馈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本文主要采用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的研究方法,对165位高二年级学生和两名英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学生对于有效反馈类型的偏好及不同学习成绩、性别的学生之间对于反馈类型偏好的差异性;通过课堂观察记录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馈语的使用情况,并根据吴平、Lightbown&Spada对于课堂反馈的分类,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出教师课堂反馈改进的方法和策略。这样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平时在课堂中所使用的反馈方式,而且可以为教师在今后的反馈语使用方面提供一些启发与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结论:在现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使用课堂反馈的意识不断提高,反馈方式呈现多样化,增加了学生语言的可理解输入和有效的输出,然而样式虽多样化,但是有效性需进一步提高;不同的英语学习者对于课堂反馈的类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好;教师现在课堂中使用的课堂反馈存在不能满足学生偏好及心理需求的现象,不但对学生的情绪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对于学生学习成效及学习动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总而言之,笔者通过研究和讨论分析,得出目前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反馈还存在问题,并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造成了学生学习动机和课堂参与度的下降,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反馈形式,并改进反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