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这片文化热土上不断与众多传统文化、思想宗派相触、相融,却仍然持久流传,散发着独特的光和热。佛教博大精深,义理广博,内涵丰富,体系雄阔。其理论体系不仅为佛教僧侣和信仰者进行修行指导,同时,也影响着普通民众,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智慧快乐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本文探究禅宗人生观,首先,从禅宗基础理论出发,即“三法印”、“四谛”、“十二因缘”,再将与禅宗密切相关的大乘基本经典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十二章经》、《心经》和《圆觉经》中的人生价值思想进行解读,作为理解禅宗人生观的辅助内容。其次,再对禅宗基本经典《楞伽经》、《金刚经》和《坛经》中蕴含的人生价值理论进行挖掘,依照经典原文和义理细致解读与探究。《楞伽经》包含着佛教一百零八个重要教义,本文摘取其中的“无我论”、“种子学说”和“如来藏思想”这三方面的内容,其要义是引导人们如实认识自己,净化心灵,行善积德,远离邪见,去妄存真。《金刚经》以“破”为主要特色,本文从“破除一切相的菩萨道”、“消除二元对立世界”和“慈悲布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指导人们不执着于外相,不成为物质的奴隶,保持内心清净,以及培养自己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的精神。《坛经》是佛教中国化的最好代表,本文对“众生平等”、“自修自度”和“无相忏悔”分别探析,从而肯定了人生的重要性,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慈悲宽容,使人时刻充满正能量。这些思想理论在当今社会中,不仅可以构建理性的人格,还能使人们的内心更加和谐健康。再次,将这三部经典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性。 文章在最后一部分,将禅宗文化联系实际社会生活,基于禅宗人生价值体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指导意义,以及它对于社会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进行论说,让人们更加了解禅宗文化。同时,禅宗的人生智慧还能使人们的自我修养得到升华,此外,它还对社会精神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