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就是只具有农村户籍,而在城市务工的群体。该群体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催生出的一个群体,同时也是中国城乡二元分割型社会体制的产物。他们在获得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了诸如肢残、职业病、矿难等之类的巨大风险,甚至以付出生命为代价。面对愈益完备的法律和越发涌现的事故,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经济越发展、社会越文明,生命越遭遇漠视?面对求助无门的伤残农民工,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到底都干了些什么,应该干什么?以伤残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护?他们的弱势地位如何才能得到有效提高?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不能不引起稍有良知的公民的思考。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的类型与方法和本文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等。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农民工的伤残情况,包括肢体伤残、罹患职业病和遭遇矿难等,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列举的部分个案来说明一个问题——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第三部分首先介绍了伤残农民工权益的支持情况。其次详细描述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医疗机构是如何结合在一起,利用法律的弹性空间,置伦理道德于不顾,为伤残农民工的维权之路蓄意设置障碍。第四部分通过对几种悖论现象进行分析,揭示了伤残农民工遭遇维权障碍的原因。第五部分提出了在当前的复杂局势下,政府应如何适当节制资本扶助劳工,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政府伦理责任问题,从而为广大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伦理基础。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指出了本研究的结论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