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突发性耳聋听力损失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常见于风热侵袭型突发性耳聋患者,其多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经针药结合、单纯西药两种治法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后听力曲线变化的观察,探讨针药结合治疗风热侵袭型突发性耳聋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疗效显著,为治疗该病证的临床治法选择和疗效评定提供实证依据。方法:1.选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针灸科和耳鼻喉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在确立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诊断标准,按其典型症侯收集61例风热侵袭型患者,分为针药结合组和单纯西药组2组,其中针药结合组30例,单纯西药组31例。分别进行纯音听阈测定,分析听力学检查结果的特征2.针药结合组针刺选穴:主穴:听宫、翳风。配穴:耳门、听会、风池,中渚、外关、合谷。其中耳门+风池,听会+风池交替针刺;伴随眩晕加百会、率谷;伴随耳鸣加太冲,太溪;每日1次.穴位注射:患侧耳门、听宫、听会,轮替两穴以弥可保注射液1ml穴位注射,每日1次,14次为一疗程。单纯西医组以激素(地塞米松)+改善微循环药物(金纳多)。地塞米松静滴前3天10mg/d,第4天起减至5mg/d,第6天起减至2.5mg/d,第8天停用;金纳多70mg静滴14天。1个疗程后,两组进行纯音听力测试,并统计疗效。3.本研究作以下项目的观察评定:①中医症候的评定②听阂电测听的评定③治疗前后听力损失程度比较④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评定⑤治疗前后统计两组听阈电测听的分布情况。结果:1.本课题针药结合组30例(30耳),伴耳鸣20例,眩晕14例;单纯西药组31例(31耳)伴耳鸣24例,眩晕16例。两组纯音听阂测定气导平均听阈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听力损失程度相当,均以轻、中度耳聋为主,听力图形均以高频听力下降型为主。2.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一疗程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36.67%,显效率20%,有效率30%,总有效率86.67%。单纯西药组分别是:痊愈率19.35%,显效率16.13%,有效率25.81%,总有效率61.29%。两组的疗效差别经统计学检验有极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的治疗方案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3.治疗结束后,两种治法对耳聋程度的轻、中度耳聋均有明显改善(P<0.05);眩晕的伴随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耳鸣的伴随症状治疗前后疗效相当;两组的听阈电测听治疗前后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药结合组比单纯西药组治疗结束后的听阈电测听有显著性降低;两组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的听力图形,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药结合组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结论:1.初步认为风热侵袭型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及听力图形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提示听力学检查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关系。2.针药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两种治法均能使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但针药结合治疗能使以上各项听力指标提高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