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区河漫滩湿地植物群落退化表征及退化机制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ggqfigh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区河流河漫滩草甸是生物多样性表现最充分和生物生产力最高的地段,但由于过度放牧利用,绝大部分草甸处于退化状态。本文于2010年-2011年6-9月对该区地形、群落组成、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典型草原区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湿地退化的表征及机制。结论如下:(1)放牧使得湿地植物群落优势种发生变化,原有湿生植物逐渐向旱生化转变,植物呈现显著小型化现象,同时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明显降低。(2)放牧践踏引起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增加,放牧退化湿地的土壤含水量较围封保育湿地低,其垂直分布及地下根的垂直分布也发生变化。在低河漫滩,土壤水分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加,根量也趋于深层化。但在高河漫滩湿地,土壤含水量接近典型草原,根未出现深层化分布趋势。放牧使得低河漫滩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而在过渡区及高河漫滩湿地,放牧使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降低。与湿地植被对应,围栏的土壤全氮、全磷土壤垂直方向上出现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放牧区土壤颗粒细碎,根量少于围封区,其测出的孔隙度小于围封区,且均在表层孔隙度最小。围封区土壤颜色较放牧区土壤颜色深,其土壤有机质含量高。(3)土壤水分是影响湿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的主要因子。放牧使得土壤含水量降低,进而降低了群落生产力。放牧明显降低土壤含水量及营养含量,从而使得地上及地下生物量的减少。尽管放牧减低了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但是没有改变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全氮和全磷的垂直分布的规律。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政府汇聚民智、获取民意新渠道,为民众的政治参与和监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随着网络影响力的扩大和政府对对网络舆论的日趋重视,网络舆论
本文建立污水治理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对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水资源保护体系能够更好地进行污水减排,企业利用该体系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当前企业的水重复利用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创业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支持和鼓励。要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创业工作,则需建设创业孵化基地,这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
目的探讨治疗难治性肺结核适宜的药物.方法对70例不规则化疗的难治性肺结核分别予利福喷丁联合INH、PZA、AKM用药(治疗组n=28),及氧氟沙星联合INH、PZA、AKM治疗(对照组n=42)
总结了56例行电子结肠镜下直肠息肉电凝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主要包括观察病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预防并发症。高质量的术后护理可降低电子结肠镜下行直
一、“我们觉得怀丙的方法不好”——尝试自主开放阅读教学的起因听一位教师教学《捞铁牛》,执教老师准备十分充分,搬来一个装上水的长方形的金鱼缸代表河流,用一铁块代表铁牛,自
开发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对象。上海市开发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2009年两规合一之后,已经成为上海市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重要空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