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毛泽东诗词译本比较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lod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诗词创作独具特色,兼具艺术性和政治性,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上世纪 40 年代起,就有译者将其译介到国外,如聂华苓,威利斯·巴恩斯顿等。中国学者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不断再译毛泽东诗词,如许渊冲、李正栓等人的译本。针对毛泽东诗词的翻译,国内学者仅语言层面所做研究较多,因此还需要从新的角度来进一步研究这两个译本。
  “译者行为批评”是由中国本土学者周领顺提出的原创理论体系,以译者为研究对象,从翻译内和翻译外探索译者与译本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语言层面和社会层面探讨译本生成过程中译者行为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有助于更深刻的认识翻译这一特殊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本文以李正栓Selected Poems of Mao Zedong:in Chinese and English(2010)和聂华苓The Poetry of MAO TSE-TUNG (1973)作为比较对象,从周领顺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出发,对两位译者的译者行为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评价。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比较法,从译者的译内行为和译外行为两方面出发,对两位译者的译者行为合理度做判断。首先,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模式,分析两位译者在翻译内作为“语言人”的译者行为,主要是“形式”、“意义”、“修辞”三方面,就语言层面和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上对两位译者的译内行为做了对比分析。其次,作者对两位译者作为“社会人”的译外行为因素做了分析,主要探讨了译者自身因素、历史语境和读者意识对两位译者及其英译本的影响。最后,结合两位译者的译内行为和译外行为因素,基于周领顺提出的译者行为准则,分别对两位译者的译者行为合理度做出判断。
  通过分析发现,在“形式”的翻译上,李正栓的译者行为保持了高度求真,而聂华苓放弃再现原文的韵式和句式,其译者行为倾向于“务实”。在“意义”的翻译上,李正栓的译者行为整体倾向于“求真”,而聂华苓则是“半求真”。在“修辞”的翻译上,两位译者的译者行为都是“求真”。而他们对文本所做的一切调整都与他们的译外行为因素息息相关。整体来说,两位译者的译者行为都处于合理的范围内。
  本文通过对比两位译者的行为及其合理度,试图检验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实践性,并希望通过客观评价毛泽东诗词的英译本,为日后汉诗英译实践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布赖恩·卡斯特罗(Brian Castro, 1950- )在当代澳大利亚华裔作家中较为出类拔萃,他的作品素以杂糅性、越界、世界主义和流散性等主题为特色。同时也是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中动物书写的创新者,因此,卡斯特罗的作品从主题、内容和语言等方面均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动物研究视角。2005年出版的力作《园书》(The Garden Book)和2012年的传记性小说《诗人之死》(Street to Str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作为教师课堂话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评价用语是引发与维持师生有效互动的关键。它既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又能促进学生有效的语言输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突破传统教学评价的瓶颈,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初中英语教师评价用语至
学位
作为一种机构话语,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具有规约性、仪式性、程式化等特点。它是计划好的正式语篇,由演讲者通过口头形式传递给听众。演讲者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启发、鼓励、说服听众的目的。元话语是一种用来组织话语、表达作者观点、涉及读者反应的语言手段。它不仅可以帮助听众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还可以建立听众与演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然而,目前对毕业典礼致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体学和语用学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如今越来越受重视,并受到了学界广泛的关注与研究。然而,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采用课堂观察、访谈、调查问卷研究方法,对高中英语课堂不同认知层级的教师提问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课堂上,教师提问认知层级是如何分布的?2.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如何?3.不同认知层级教师提问和学生批判
学位
演讲是一种传播知识、表达观点、实现演讲者与听众互动的社会性活动。叙事是演讲的一个重要手段。已有研究表明,演讲中的叙事可以增强演讲的吸引力,提高趣味性,引起情感共鸣。立场标记语指用于表达个人态度和立场的语言形式,可以实现演讲者与观众的互动,这与演讲中叙事的作用高度一致。然而,当前对演讲中叙事部分界定与特征的相关研究较少,立场标记语的相关研究大部分聚焦在学术语篇中。因此,本文首先对演讲当中的叙事部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