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金融作为最基础的战略性资源,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技作为国家重要的软实力,不仅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因此,科技和金融是加快经济增长步伐的源动力,科技金融则是实现两者有效融合的重要机制。科技金融作为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深度结合,是实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两轮”驱动的重要支撑,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途径。本文首先从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金融体系理论、科技金融内涵这三方面做了相关理论研究的梳理,发现学者较多地停留在宏观层面的研究,并没有从区域层面来探讨科技金融体系的发展,且没有着眼于微观层面的政府、银行、保险、担保等参与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尚未完整地提出区域科技金融体系架构。在对科技金融的内涵界定上,各学者持不同观点,而本文认为科技金融实质上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适应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为导向,以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为支撑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科技金融体系则是在科技企业特殊需求的刺激下,在金融体系内部衍生出来的独立子系统,是金融创新的结果。在理论方面,本文从科技资本市场、科技信贷体系和政策性科技金融三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政府、银行、创投、保险、担保等微观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在分担风险,解决信息不对称,实现互利共赢方面的可行性,通过各主体间的联结,搭建起区域科技金融体系架构。在这一模式下,各微观金融主体既有自身独立的运作机制又有互相联结的合作机制,能够最有效地实现科技金融目标。政府利用政策引导优势,银行利用资金优势,创投保持专业眼光和高风险承受能力,担保和保险则发挥外部信用増级和风险转移作用,此时,直接融资体系和间接融资体系间的壁垒打破,实现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融资效率和效果,共同为科技型企业服务。在文献资料梳理过程中,本文选取国内科技金融较为活跃的代表性地区:北京市中关村和苏州市,阐释其已形成的区域科技金融体系模式,总结经验启示。在梳理科技金融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杭州市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杭州市科技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前述各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杭州市在建设区域科技金融体系时,应该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并优化科技银行运行模式,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的同时提升间接融资效率;要加速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发展科技信贷提供坚实的保障;要促进银行、政府、创投、保险、担保合作,实现五方联动;要在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同时推动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现资本和人才的对接。杭州市应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建立起完善的区域科技金融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