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农地流转作为农村土地改革的热点问题,要求各地区积极开展农地流转、创新流转模式,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现阶段地区农地流转虽有所增长,但是整体规模偏低,区域间农地流转速率、流转规模发展不一。研究造成农地流转不畅的深层次原因,是促进农地流转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上对现阶段的农地流转政策进行梳理,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农地流转存在所有权主体虚位、产权不明确、经营排他权不强、财产权受限的制度缺陷和地方流转政策不到位、不规范的问题;其次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行为及转换条件五个方面分析了农户的转入和转出行为,设计了农户的转入和转出行为分析逻辑图,提出了有关农户转入和转出农地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并在对高陵县、周至县、临潼区、户县等县(区)54个行政村的调研数据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利用SPSS18.0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明确了政府流转态度、农户技能禀赋、流转市场、非农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农村保障制度等因素会对地区农地流转的发展产生影响作用;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搭建了促进农地流转的政策平台,建议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支持、金融和保险配合的运作方式来调动农户转入或转出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加快地区农地流转发展步伐,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农民收入的平台建设目标。本文以西安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地区农地流转政策执行中的困境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借鉴价值,同时为其他地区促进农地流转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