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问题提出能力越来越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数学能力,当前,被作为数学学科核心能力或数学素养的组成部分。在国家教育纲领性文件——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占的份量也越来越重,由最初的偶有提及(1932、1936、1941),到“四能”(2011),再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随处可见。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在国外也广受关注,美国早在2000年的《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中便多次强调数学问题提出的重要性。在如今越来越强调数学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数学问题提出能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问题一是在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内涵及其形成与发展;二是分析上海市8年级和10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提出现状,包括能力现状和态度现状;三是分析数学问题提出能力与年级、数学问题提出态度、数学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对研究问题一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对研究问题二主要采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对研究问题三主要采取定量分析法进行研究。测试对象为上海市六个区共计432位8年级和10年级学生。研究结果如下:(1)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基于已有的数学经验去理解所给的具体情境,积极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情境中的信息,努力探索,大胆质疑,从而在问题解决之前、之中、之后从这些情境中提出有意义的、结构良好的数学问题;(2)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整体水平较低,主要处于水平1和水平2,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有显著差异,在开放情境和半结构化情境中较好,在结构化情境中较差;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态度一般,学生对数学问题提出的认知较为积极,但对数学问题提出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却不是很积极;(3)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与数学问题提出态度无关,但与年级有关,10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比8年级好;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与数学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不一致,8年级显著相关,而10年级无关。基于本文的研究,笔者建议:1)评价和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可以从不同情境出发,这样可能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全面合理;2)传授学生数学问题提出的方法和策略,带领学生领悟数学问题提出的价值和趣味,给学生带来对数学问题提出的积极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