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判断是个体以—定的道德原则或标准为依据,对事件或他人的行为赋予道德价值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能够体现自我意识的高度自觉、自主的推理加工过程。目前已发现情绪对道德判断有重要影响。但情绪对道德判断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情绪效价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缺乏其他维度的更深入探讨。同时已有研究发现情绪的动机维度在认知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探讨情绪的动机维度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个人卷入的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和环境之间的关联程度。根据前人研究,道德判断也受到道德情境个人卷入的影响。个人卷入情境的道德接受程度显著低于非个人卷入情境的道德接受程度。研究者们认为个体在个人卷入情境时有较多情感卷入,在非个人卷入情境时有较少或没有情感卷入。本研究设计两个实验探讨情绪的动机维度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同时考察情绪的动机维度与道德情境卷入的交互作用。第一个实验为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对道德判断的作用;第二个实验为不同回避动机强度的消极情绪对道德判断的作用。两个实验均为2X2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研究采用图片范式诱导被试情绪,通过控制愉悦度和唤醒度,诱导了不同动机强度的情绪。诱导情绪后让被试回答道德两难问题问卷,情境类型分为个人卷入型和非个人卷入型。结果发现情绪的动机维度在道德判断中起着关键作用,具体为:(1)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对道德判断有显著影响。情绪的趋近动机强度越高,道德判断的接受程度越高,更倾向于做出功利性判断。动机强度与个人卷入存在交互作用。在个人卷入型情境中,积极情绪的趋近动机强度越高,道德的接受程度越高,更倾向于做出功利性选择;在非个人卷入型情境中,积极情绪的趋近动机强度未能影响道德判断。(2)不同回避动机强度的消极情绪对道德判断有显著影响。情绪的回避动机强度越高,道德判断的接受程度越低,更倾向于做出非功利性判断。动机强度与个人卷入存在交互作用。在个人卷入型情境中,消极情绪的回避动机强度越高,道德的接受程度越低,更倾向于做出非功利性选择;在非个人卷入型情境中,消极情绪的回避动机强度未能影响道德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