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通晓世界大小事宜,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进行网上购物、网上阅读、网上交谈等日常社会性活动;虚拟网络生活的便捷度使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的存在意义越渐消弱,街道、广场和公园被忽视,以至城市公共空间失去应有的活力,场地功能性渐泯。城市公共空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人们生活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城市文化的积淀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唯有促进人们对公共空间的使用及公众的相互交流才能营造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如何提升公共空间的活力,将人们从个人的私密空间拽到城市的公共空间中,是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运用当代公共艺术作为提升公共空间活力的手段,使公共艺术不仅能够满足公众的功能要求,而且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交往和精神寄托需求。 公共空间活力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目标。空间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交往的可能性和深度。艺术的公共性、空间的公共性和文化的公共性起到协调整个社会完善性的作用,整个社会的协调很难从物质分配上去完成,但从文化层面来讲是可以做到的。 基于公共艺术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来研究公共艺术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手法是这一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本论文研究目的之一:在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科学理论,指出城市公共艺术对提升公共空间活力极具重大作用。怎样的城市公共艺术形态与设计能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就城市公共艺术方面而言,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激发手段有哪些?对能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公共艺术设计原则及手法做出具体归纳,是本论文探索与研究的核心所在。研究公共艺术所处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传统历史文化、空间环境、场所精神、大众化等综合因素,建立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形态营造模式。 本论文研究目的之二:通过建构能够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公共艺术营造框架和设计原则,以及具体归纳营造公共空间活力的公共艺术设计手法,以期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提升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本论文研究目的之三:对当前中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予以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