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席麻湾-白于山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侏罗系延安组延9油层组作为目的层。运用沉积岩石学、储层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作为指导,在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收集野外剖面照片,观察描述钻井岩心并进行取样,结合测井曲线及测井解释资料,以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砂岩孔隙度与渗透率测定、压汞实验分析等手段为主要方法,研究沉积相、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物性及孔喉结构等内容,旨在了解研究区储层分类及展布,找到优质储层发育部位,最终进行油气聚集有利区预测。沉积构造及测井曲线形态等相标志表明,研究区目的层为曲流河沉积,其沉积微相主要为河道、河漫滩、天然堤三种类型,砂体呈东北-西南向带状或片状分布,河道砂体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岩心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认为砂岩类型主要是长石质石英砂岩,胶结物以高岭石为主;成岩作用中压实、胶结和交代作用破坏原生孔隙,致使砂岩物性降低,溶蚀作用改善了储层物性;砂体平面展布和储层物性展布大致相同,河道砂体孔隙较发育,渗透率较高;油藏的形成受岩层岩性、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的共同控制。研究区目的层具备有利的沉积相带和构造背景、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等成藏控制因素,构成了构造油气藏或构造—岩性油气藏。通过砂体发育带、孔渗高值区以及试油结果,在延9油层段不同小层优选出5个油气聚集有利区,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