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性是证券市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如果缺乏流动性抑或流动性不足,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则将会受到重创。2010年3月,融资融券交易制度进驻中国资本市场,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创新交易制度的出现为其带来了新的盈利方法和规避风险的通道。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可以使投资者突破自有资金或证券的限制,进行杠杆性的业务交易,进一步为证券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与动力。所以,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给市场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和业界最引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伴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不断前进,沪深证券交易所先后对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进行了多次扩容,中小板市场中的股票越来越多地跳入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池中。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从流动性的角度,研究融资融券对中小板市场的影响。首先,本文综合评述了有关界定和度量市场流动性的研究资料,并分析、列举了有关融资融券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研究在国内及国外的成果。以此为支撑,对市场流动性的定义做出界定,并树立衡量市场流动性的度量标准。其次,在介绍了中小板市场的概况之后系统论述了融资融券的概念及其在我国股票市场的业务实践,并分析了融资融券影响股市流动性的影响机制。然后,在实证分析部分,选取中小板市场作为研究对象,从融资和融券两方面,运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如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针对流动性这一角度分析研究融资融券为市场带来的影响。最后,分析实证研究结果,并据此得出相关政策启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第一,融资融券可以影响中小板市场的流动性;第二,融资融券的扩张可以提高中小板市场的流动性水平;第三,由于融资融券的市场规模和交易规模相对较小,融资融券对中小板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程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