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棍针配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观察于2010.12-2011.12在香港健宝、天佑堂、昊域、良方等中医诊所完成。将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棍针配合针刺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分别接受棍针配合针刺和单纯针刺治疗。观察周期为1个疗程(20天)。观察指标包括观察周期内临床痊愈的例数、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变化、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的指标。结果:治疗组3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治愈15例,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对照组3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治愈1例,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对痊愈的病例数进行分析,治疗组痊愈15例(45.5%),对照组痊愈1例(3.0%),治疗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6.170, P<0.001)。Wilcoxon检验发现,与同组治疗前分值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得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分以及所有症状评分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在总分、轻闭眼、重闭眼以及动鼻翼的症状改善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程度均与年龄和病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男性在总的改善程度以及轻闭眼、重闭眼、动鼻翼等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女性(P<0.05)。结论:棍针配合针刺疗法与单纯运用针刺疗法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均能起到有效的干预治疗作用,但前者的治愈率更高,且在轻闭眼、重闭眼以及动鼻翼的症状改善方面更为明显。年龄越轻、病程越短的患者经治疗后各项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男性治疗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