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对科技政策的研究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科技政策领域,选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的科技政策文本为研究内容,详细分析三十多年来科技政策的演变过程,并结合社会背景深入剖析隐藏在政策背后的价值取向,最后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指导科技政策,指出其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从本文梳理来看,不同时期出台的科技政策都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促进科技进步为目的,每一阶段科技政策的颁布都有其浓厚的时代背景。纵观我国新时期的科技政策,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再到经济全球化时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国家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对科技政策的研究,本文以科技政策发展及其社会背景出发,把科技政策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起步探索阶段(1978-1985年);市场竞争阶段(1985-1996年);调整创新阶段(1996-2006年);和谐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科技政策的每一演变阶段,其背后负载的价值取向都是不一样的。本文主要从社会背景出发,对我国重大科技政策的出台是基于何种价值取向进行剖析,揭示科技政策的价值规律。从本文的分析来看,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科技发展面临拨乱反正后的恢复与重建,进入起步探索阶段,这一时期,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科技发展方针,呈现出“以国家经济为导向”、“培养科技人才,服务经济建设”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强调“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思想,这一时期我国科技政策体现出“科技发展法制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化”的价值取向。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科技政策的发展以“科教兴国”为指导方针,呈现出“突破传统科技价值观,促进科技创新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实现政策跨越选择”的价值取向。在和谐发展阶段,科学技术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呈现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睦共处”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不同阶段、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科技政策的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并且它并不表现出单一的价值取向,而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连贯性。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多元化,科技政策逐渐呈现出全面提升国力、密切关注民生、加强环境保护、激励改革创新、倡导协同合作以及促进成果转化六大基本价值取向,促使我国科学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最后一章,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指导思想,通过提高决策主体综合素质、提高管理主体的执行能力、提高社会主体的参与热情,来促使科技政策价值取向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