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秦川牛肉用新品系(以下简称“秦川肉牛”)日粮中添加尿素(非蛋白氮)对瘤胃发酵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头装有瘤胃瘘管的成年秦川肉牛公牛,在日粮基本一致的条件下预饲25 d,试验共分5个处理阶段,每个处理阶段30 d,其中试验处理25 d,中间间隔5d作为缓冲期;5个试验处理阶段试验牛日粮添加尿素的比例分别为0%(干物质百分比,对照组)、0.5%(A组)、1.0%(B组)、1.5%(C组)和2.0%(D组),每个试验处理阶段每5 d采集一次瘤胃液,每个试验处理阶段最后1 d采集血样,对瘤胃液pH值、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挥发性脂肪酸(VFA)、纤维素水解酶活性等5项瘤胃发酵参数,以及血清总蛋白(TP)、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4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肉牛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随着尿素添加水平的提高,试验牛瘤胃液pH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各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B组(1.0%)pH值最低,为6.363±0.017;4个处理组的氨态氮(NH3-N)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D组(2.0%)最高,为16.91±0.77 mg/dL;微生物蛋白(MCP)含量除D组(2.0%)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3个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组(1.0%)最高,为1.712±0.024 mg/mL,且与其它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除D组(2.0%)外,其他处理组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1.0%)最高,为149.59±3.79 mmol/L,且与其它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A组(0.5%)和B组(1.0%)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几项指标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且这两处理组之间,除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4项挥发性脂肪酸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3种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A组(0.5%)和B组(1.0%)3种纤维素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其他处理组(P<0.05);各处理阶段的第5、10、15、20、25d瘤胃液各项发酵参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二、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肉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随着尿素添加水平的提高,试验牛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P)和谷草转氨酶(AST))等4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其中,试验各处理组谷丙转氨酶(ALP)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各处理组尿素氮(BUN)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D组最高,且与对照组以及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尿素可以有效提高秦川肉牛瘤胃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乙酸(C2)、丙酸(C3)以及纤维素水解酶活性等,且试验牛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P)和谷草转氨酶(AS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因此,本研究认为,在一般饲养条件下,日粮中尿素添加量2%(干物质百分比)是安全的,其中1%的添加量为最适安全添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