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电影属于中国电影的一部分,对香港电影人及其电影进行研究,从而重新看待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出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香港电影界为低迷所笼罩的今天,彭浩翔凭借小成本影片《买凶拍人》一鸣惊人,之后的作品也风格独特,始终能做到艺术追求和市场回报的平衡,作为香港新生代导演中的佼佼者,他在投入电影领域之后也坚持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及对电影的真诚热爱。笔者凭借着对其电影的喜爱,希望能对电影评论界刚刚起步的彭浩翔电影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研究彭浩翔的电影,可以为中国电影在同类影片发展上有所学习和借鉴。本论文通过对彭浩翔从影之路系统化的介绍和研究,对他执导的七部影片进行梳理和归纳,并从视听语言和营销策略两大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结合当今中小成本影片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用同属中小成本影片行列的彭浩翔电影的成功和经验作为启示,探索此类影片的发展前景。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和实践研究法。采取影片观摩、文本资料阅读、网络资料搜集相结合,通过影片分析、经验总结、理论及创作归纳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的关键问题即通过彭浩翔的电影个案分析,给我国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提供具体而有效的借鉴。
当下,我国中小成本电影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小成本电影由于投资金额的限制影响了影片视听呈现的整体质量,电影人在取材等方面的偏离使得影片无法贴近观众,无法适应大众的接受欣赏习惯。而中等成本电影主要由于投资和回报的无法平衡,在电影产业链中甚至出现了缺位的严重现象。针对中小成本电影所面临的问题,彭浩翔的个人理念、彭氏影片的风格以及他作为独立电影人在市场推广等各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都值得我们学习,不仅要在影片本身下工夫,在市场准确定位,拍摄贴近普通人生活的有真情实感的电影,更要加强电影市场化运作,在增加影片商业元素的同时积极地开拓市场,健全融资渠道,充分考虑档期等影院市场因素,保证中小成本电影的可持续发展。当然,指导性和保护性的政策也是中小成本电影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通过电影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电影产业才能实现“小成本电影--中等成本电影--大成本电影”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才能更加健康与蓬勃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