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09-2010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田进行,以南粳44为材料进行水稻抛秧试验,对抛秧立苗若干特性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抛秧苗姿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均呈现带土直立苗≈洗根手插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的趋势。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直立苗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极显著高于平躺苗。其中,带土直立苗比带土平躺苗和无土平躺苗分别高12.4%、36.1%。千粒重在各处理间相差不大。研究还得出无土平躺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都高于其它处理,这主要是由于无土平躺苗有效穗数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群体较小,个体相对较大而致,但由于穗数与粒数乘积即总颖花量不足,导致产量最低。2.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抛后活棵快,在单株总根数、根系干重、黄根比重方面均优于带土平躺苗和无土平躺苗。就抛后10d内根系活力而言,带土倾斜苗和带土平躺苗由于植深比较浅,根系通气状况好,所以根系活力呈现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带土直立苗>无土手栽苗>无土平躺苗的趋势。带土直立苗抽穗期根系发达,根系吸收能力强,其单株根体积、单株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根系伤流量、α-萘胺氧化量均高于其它抛秧苗姿。成熟期水稻根系总量表现为带土直立苗>洗根手插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平躺苗73%以上根系分布在表土0-4cm内,而在4-8cm内,直立苗根系干重极显著高于非直立苗,根系分布所占比例较高,达26%以上。8-20cm土壤各层次内单株根系干重均呈现带土直立苗>洗根手插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的趋势。不同抛秧苗姿间,洗根手插苗与带土直立苗几乎未发生倒伏现象。倾斜苗发生小面积倒伏,平躺苗倒伏面积最大,且倒伏程度重。这可能与直立苗根系入土深,单穴固持力大,而平躺苗根系大部分在0-4cm土层中,单穴固持力小,易发生根倒有关。3.水稻抛秧各苗姿秧苗光合与物质生产特性为:(1)无土平躺苗抛后8d内叶面积一直下降,其它苗姿秧苗栽后均上升。立苗期除无土平躺苗栽后2-4d地上部干物重下降外,其它苗姿秧苗栽后都上升,总体增速为: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洗根手插苗>无土平躺苗,立苗期各苗姿光合势与净同化率亦均呈现此趋势;(2)水稻各生育时期茎蘖数、干物质量、群体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群体光合势、净同化率、阶段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速率均表现为: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洗根手插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抽穗后SPAD和剑叶光合速率亦呈现此趋势。由此表明,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各生育期的群体生长均具优势,活棵立苗比带土平躺苗和无土平躺苗快。因此,生产上,抛秧稻要选择带土抛栽,提高直立苗比率,保持抛秧稻较好的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能力,利于水稻生长和高产的形成。4.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塑盘旱育壮秧的前提下,相同秧龄秧苗,带土秧苗伤根少,分蘖发生比较早且节位低。不带土秧苗由于植伤原因,导致4蘖位空缺,分蘖节位比其它处理高1个蘖位。平躺苗由于抛栽比较浅,分蘖来势快,加速了生育进程,所以到达分蘖盛期的时间一般比对照洗根手插提早5-7d左右。就有效分蘖期天数而言,呈现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洗根手插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由此造成平躺苗最终成穗率比较低。就一级分蘖而言,带土直立苗发生蘖位主要集中在3、4、5、6、7、8这6个蘖位,其分蘖连续发生且相对集中。由于塑盘育秧,秧苗生长空间有限,所以1和2蘖位空缺。洗根手插苗,由于植伤原因,3蘖位分蘖不发生,优势蘖位集中在6、7、8、9四个蘖位。带土倾斜苗3蘖位开始,分蘖大量发生,优势蘖位集中在3、4、5、6这几个蘖位。带土平躺苗3蘖位有少量分蘖发生,4、5、6蘖位分蘖发生率高。而无土平躺苗各蘖位分蘖发生率都比较差。各处理二级分蘖均以一级分蘖第一叶叶腋里长出的分蘖为多。带土直立苗和洗根手插苗的二级分蘖发生蘖位主要集中在3-1、4-1、5-1、6-1、7-1;带土平躺苗和无土平躺苗的二级分蘖主要集中在4-1、5-1、6-1这几个蘖位;倾斜苗二级分蘖发生蘖位主要集中在3-1、4-1、5-1、6-1。在本试验中,三级分蘖基本不发生。对各处理主茎、一级分蘖、二级分蘖的实产与产量做相关分析得出:各处理主茎实产与最终产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754。一级分蘖实产与产量呈现二次曲线关系,相关系数为0.9872。而二级分蘖实产与产量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895。因此,抛秧可以充分利用低位分蘖成穗,稳定主茎成穗、发展一级分蘖成穗,适度控制二级分蘖,杜绝三级分蘖的发生。保证穗数和质量,这对水稻高、超高产栽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