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产品作为物流业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支撑国民经济运行的社会先行资本,已经成为各种成分经济主体的供给热点。而现阶段我国对公路产品的基础性研究还比较匮乏,并未就其供给理论展开系统性研究,对供给制度及其变迁的解释度不足。因此,本文从公路产品的基本属性出发,在准公共产品的框架下对其进行分层,构建了纯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公路产品的供给理论进行研究。(1)将公路产品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在其准公共性的框架下对其进行研究。在忽略非竞争性对产品属性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公路产品在非排他性上的不同表现,用“纯度”表现公路产品公共性的大小,并指明纯度的两大维度——产品维度与时间维度,由此建立起公路产品的纯度理论。(2)根据纯度理论区分了公私部门的作用范围,指出对于高纯度公路产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而纯度较低的公路产品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也可以由公共部门提供。只有两部门共同发挥优势,才能提高公路产品的供给总量和供给效率。公路产品的纯度供给理论并不是一个静止的理论,应该对其予以辩证发展的认识,在技术、政府偏好、私人资本规模等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公私部门供给公路产品的边界也会发生动态偏移。(3)针对新兴的公路产品混合供给模式,本文结合公路产品的纯度并利用FM理论说明合作双方控制权的配置会直接影响产品的供给效率,当公路产品的纯度很高时,供给控制权分配给对产品具有较高评价的公共部门是最优的。(4)根据纯度视角下的公路产品供给理论,对我国公路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在分析我国公路产品的供给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予以建议。本文对公路产品供给理论的研究为认识公路产品供给机制的形成和供给制度的变迁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有助于完善公路产品的基础研究,对于改革公路产品供给机制,提高供给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