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Bi2Te3基热电(TE)材料是室温下商用TE器件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其主要应用包括热电制冷以及温差发电。然而在TE器件的制备以及使用过程中,电极与Bi2Te3之间因存在连接与扩散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i2Te3基热电(TE)材料是室温下商用TE器件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其主要应用包括热电制冷以及温差发电。然而在TE器件的制备以及使用过程中,电极与Bi2Te3之间因存在连接与扩散问题而对器件的服役性能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其中Ni过渡层是决定其服役寿命的关键,对此本论文通过制备Ni过渡层,探讨其结构控制方法,以改善其性能,获得了如下结论: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硫酸盐电镀镍层和氨基磺酸电镀镍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对于硫酸盐电镀和氨基磺酸盐电镀镍,当糖精浓度为1 g/L、电流强度为1 A/dm2、温度为40℃、电镀时间为5 min时,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皆表现出最高值,分别为3.58 MPa和4.66 MPa。所选工艺参数对镀层结合强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糖精浓度>电镀时间>电流密度>温度。不论是硫酸盐电镀镍还是氨基磺酸盐电镀镍,各组试样的硬度差别很小,而糖精的添加明显降低了镀层的孔隙率。对于硫酸盐电镀镍,糖精浓度为1.4 g/L时镀层结合强度最高,达到5.31 MPa。对于氨基磺酸盐电镀镍,当糖精浓度为1.2 g/L时镀层结合强度最高,达到6.27 MPa。此外,其他条件相同时,氨基磺酸盐电镀镍层的结合强度和硬度明显高于硫酸盐电镀镍层。通过Bi0.4Sb1.6Te3粉末/Ni箔扩散焊接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Ni/Bi0.4Sb1.6Te3界面微观结构以及表面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Ni箔和Bi0.4Sb1.6Te3粉末之间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层Ni(Sb,Te)。随着反应温度升高,镍层厚度逐渐降低,而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逐渐增加,Ni/Bi0.4Sb1.6Te3表面的硬度快速增加。而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镍层的厚度变化不大,而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则有增大的趋势,试样的表面硬度缓慢增加。通过Bi0.4Sb1.6Te3晶片/Ni箔扩散焊接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Ni/Bi0.4Sb1.6Te3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Ni箔和Bi0.4Sb1.6Te3晶片之间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层Ni(Sb,Te)。随着反应温度增加,镍层逐渐变薄,而金属间化合物层则逐渐变厚;延长反应时间,镍层和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无明显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丝素蛋白(silk fibroin, SF)/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 PGA)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用的可行性,以及SF/PGA支架孔径与细胞接种密度的最优参数。方法:采用共轭
目的线粒体分裂和融合、线粒体自噬等的调控在维持线粒体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而线粒体稳态是维持细胞功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K
创新自出现以来一直在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封闭式创新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开放式创新应运而生。开放式创新突破了企业的边界,整合了内外部资源,缩减了创新的时间和成本,提升了创新的效率。开放式创新平台是开放式创新重要的平台承载者,为开放式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其中,创新参与者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创新参与者是开放式创新平台上最活跃的因素,他们可以在平台上交流讨论、共享资源,为开放式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是两系法杂交水稻发展的基础,其雄性育性的光温调控机理一直是两系法杂交水稻基础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组先前的研究发现,脂类物质参与光敏雄性不育水稻D52S和
制造业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怎样实现智能、绿色、服务和生命周期的延续。为全面实现这一转型,关键在于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尽管工业互联网与开放式创新理论给制造业企业实现转型提供了想法与思路,然而其中的关系还需要深入探究。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我国推行“双创”,打造“中国制造2025”的经济战略,我国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提升对工业互联网的依赖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要实现“中国制造202
鲤形目(Cypriniformes)条鳅科(Nemacheilidae)物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并栖息在环境各样的水环境,尤其是在快速流动的山涧溪流或洞穴中,相异的生活环境可能有助
Half-Heusler(HH)合金具有机械性强度高、热稳定性好、组成元素储量丰富等优点,是近年来被广为研究的有应用前景的高温热电材料。与P型MCoSb(M=Ti,Zr,Hf)和SiGe高温合金相比,新型
高速飞行器再入大气层及高速目标在临近空间高速飞行时将与大气产生剧烈摩擦,使其动能持续转换成热能,持续产生的高温将大气电离成大量的中性粒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包覆在高速飞行器的表面,形成“等离子鞘套”。该层“等离子鞘套”将对射入其中的电磁波产生吸收、反射以及折射等作用,影响电磁波的传播,造成通信“黑障”,从而制约着临近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涉及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的电磁科学问题。为了研究电磁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将热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新能源材料,其具有无噪音,无排放,无泄漏等优点使其拥有广泛的潜在研究应用前景。优异的热电材料在具备高Seebeck系数、高电导率的同
替代性评价与传统的标准化测试不同,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评价形式。因其更注重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潜能的评价,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