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虚拟经济理论的研究,提出对虚拟经济的界定和特征描述,认为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存在的,具有自身独特的价格决定体系,以金融为主要依托对象,成长于科学技术和金融创新平台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根据对虚拟经济的界定和特征描述,分析我国虚拟经济总体和各组成市场的发展概况。结合已有货币需求理论,总结认为虚拟经济通过交易效应、财富效应、代替效应和资产组合效应直接对货币需求数量产生作用,通过资本积聚效应、就业效应、风险管理效应、托宾Q效应、信息传递效应、信贷效应和背离效应间接影响货币需求数量,同时通过交易性途径和投机性途径影响代表货币流动性的货币需求结构指标。本文基于2001年5月到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实证分析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基金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几种虚拟经济交易与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协整关系,得到如下结论:1、虚拟经济规模对货币需求数量具有正效应,但与实体经济相比其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2、期货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的交易规模对两个层次的货币需求数量都是显著的正向作用。基金市场的交易规模对两个层次的货币需求数量以替代效应为主,表现出反向作用。3、在虚拟经济市场交易规模处于上升趋势的阶段,虚拟经济对两个层次的货币需求都产生正向影响。而在虚拟经济市场交易规模处于下降的阶段则相反。4、当虚拟经济交易规模处于稳定增长时,其对货币需求的正向影响比波动增长时期更加明显。5、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会导致表示货币流动性的货币需求结构指标M1/M2增大。根据实证结果,本文认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优化虚拟经济内部结构,同时促进虚拟经济市场化、规范化。重视虚拟经济对货币政策的作用,并重新考量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