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海南产芋螺的毒素基因克隆及kunitz型毒素内含子的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tf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芋螺利用分泌于其毒管内的毒液来麻痹猎物和防御攻击,这些毒液主要由小分子多肽芋螺毒素(Conotoxin,conopeptide,简称CTX)组成,它们化学结构稳定、生物活性强、作用靶位选择性高,已逐渐成为神经科学研究中开发工具药和药物先导物的重要来源。目前,全球已报道超过830种芋螺,每种芋螺毒液中含有约3,000种不同的芋螺毒素,因此芋螺中存在超过150万种不同的活性毒素肽,然而目前已发现的芋螺多肽不到其总量的1%。此外,芋螺还可以分泌多种蛋白酶抑制剂类毒素,以抑制猎物体内蛋白酶的活性,从而使芋螺毒素更好地发挥作用,但关于芋螺中蛋白酶抑制剂类的毒素鲜有报道。因此,还有很多的芋螺毒素资源有待开发和利用。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海南产芋螺毒素资源进行了研究:一、采用三种方法从信号芋螺(Conus litteratus)和大理石芋螺(Conus marmoreus)中共获得了108条毒素基因序列:89条A-超家族、15条O-超家族、1条T-超家族和3条J-超家族毒素基因序列。在C.litteratus中,共发现了72条:(1)根据A-超家族和O-超家族各自保守的内含子末端和3’-端非翻译区(3’-UTR)设计引物,克隆到46条A-超家族芋螺毒素基因序列,其中1条3C毒素基因(序列中编码三个半胱氨酸,Cysteine,Cys);11条O-超家族芋螺毒素,其中9条VI/VII基因,2条5C基因(序列中编码五个Cys);(2)根据A-超家族信号肽和3’-UTR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克隆到4条包含信号肽编码区的A-超家族芋螺毒素基因序列;(3)利用3’-RACE技术获得c DNA,从中克隆得到了3条A-超家族、4条O-超家族、1条T-超家族和3条J-超家族毒素基因序列。在C.marmoreus中,根据A-超家族保守的内含子末端和3’-UTR设计引物,共克隆得到了36条A-超家族芋螺毒素基因序列。二、采用两种方法从3种芋螺中共获得了13条kunitz型毒素序列:(1)根据本实验室从C.litteratus中新发现的098和069x kunitz型毒素序列设计引物,以3种芋螺的DNA为模板,克隆到11条包含内含子的kunitz型毒素序列,其中,从C.litteratus中克隆到2条098和2条069x kunitz型毒素序列,从C.marmoreus和帝王芋螺(C.imperialis)中分别克隆到4条和3条098 kunitz型毒素序列;(2)利用3’-RACE获得C.litteratus的c DNA,从中成功克隆到2条不含内含子的069x kunitz型毒素序列。新基因的发现为芋螺毒素的人工合成、活性鉴定以及海洋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对芋螺中kunitz型毒素的进化树分析可知,新发现的kunitz型毒素是一类比较新颖毒素。此外,本研究首次从芋螺基因组中获得了编码kunitz型毒素基因的内含子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含子中微卫星DNA的重复可能影响着kunitz型毒素的表达,以上结果为芋螺中kunitz型毒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学位
针对肠内营养半固化概念、肠内营养半固化剂的种类、使用剂量、使用黏度、使用方法、使用途径及方式、潜在并发症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工作人员对其的了解,为临床工作中解决肠内营养并发症问题提供新思路。
闽学是朱子(1130—1200)赓续孔孟道统创立的理学集大成学说。朱子在世时,闽学在理学诸学派中翘楚而立;朱子去世后,闽学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治国之道和民族的精神信仰。朱子文化形成于闽北,犹以武夷山、建阳等地留下了朱子成长、成就和文化交流的无数印记,世人也以“道在武夷”十分准确客观地定位了武夷山在朱子文化中的历史地位。而建安(治所在今福建省建瓯市),作为宋元明清时代建宁府治地,以其无可替代的闽北
期刊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是许多国家人工养殖的主要蟹类品种,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还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然而,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和病害侵扰,使拟穴青蟹的养殖面临重重挑战,严重制约了其养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众所周知,在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疾病的爆发是养殖水体中的环境因子、养殖动物免疫力和病原致病力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动物免疫系统的反应受神经内分泌系统严格调控。因
α-芋螺毒素(α-CTxs)是由12~2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是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 ACh Rs)的竞争性拮抗剂,可以被用作为分子探针研究n ACh Rs的结构与功能。此外,α-芋螺毒素在研发治疗小细胞肺癌,抑郁症,帕金森症,成瘾和神经痛等疾病的药物方面具有重大潜力。α-芋螺毒素TxIB是从织锦芋螺(Conus textile)中发现的一种含有16个氨基酸,两对二硫键的α-4/7型芋螺毒素,能
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是典型的热带水果,因外形美观,含有较高营养价值受到消费者青睐。但由于莲雾生长环境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大,采后极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导致腐烂。其中,软腐病是莲雾贮运过程中主要的侵染性病害。由于化学杀菌剂对食品安全带来的影响,绿色环保的保鲜技术是目前的发展趋势,生物防治成为果蔬采后保鲜研究的热点。本实验从莲雾病果上分离得到一株软腐病病原菌,以此病原菌为
海绵共附生放线菌是海洋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出新率高,是新药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资源。海南岛四面环海,海绵种类繁多,为研究海绵共附生放线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论文从海南文昌海域采集海绵样品,分离其共附生放线菌、分析其菌株多样性,发现抗菌活性菌株,并探讨了活性菌株的目标次生代谢产物。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四种培养基从4种海绵样品中共分离出50株海洋放线菌。依据菌落形态差异,
塑料从诞生以来,它的特性就显示出其巨大的使用价值,社会的发展已经无法将其排除在外。对此,寻找一种可以循环使用且对环境没有污染的替代品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聚乳酸(PLA),特别是左旋聚乳酸(PLLA)近年来通过其优异的降解性能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除了对环境没有污染之外,PLA还拥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但是,PLA也不可避免的自身存在缺陷,如固有的脆性以及耐热性能差等。对此各方都积极开展PLA的研究工作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且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高烈度地区超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备受关注。本文是以海口某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为背景,探讨不同消能减震方案的抗震性能及经济性,从而为实际工程的方案选型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首先对消能减震技术及所采用的屈曲约束支撑(BRB)和黏滞阻尼墙(VDW)进行了概述,阐述了其研究现状、构造及工作机理等,总结了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相关研究情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