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噁唑法工艺生产维生素B6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生产方法,但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固体废弃物。这种有机固废极易分散在水中,从工艺过程和红外光谱分析初步认为这种废弃物分子结构中具有氨基和和羧基,有作为选矿行业浮选剂的良好前景。在此基础上,依次用可溶性钾盐矿、石墨矿和磷矿对其浮选性能进行了探索,以期将其变废为宝。首先探索了这种黑高当作可溶性钾盐浮选剂的效能。用沉淀浮选法对罗布泊泻利盐田的泻利盐进行了浮选,采用了先水分解,后浮选的方式。在这种固废用量2 kg/t,矿浆浓度为30%时可以取得一定的捕收效果,将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由1.47%提升到6.67%,但与工业应用有较大差距。将这种固废的饱和溶液10mL加入到250mL过饱和泻利盐中,鼓入气泡,收集泡沫层,发现最终获得精矿的钾离子质量分数8.54%要比用沉淀浮选法获得精矿的钾离子质量分数6.67%要好,并用融合了双水相分离和胶束理论的新的浮选理论进行了解释。随后将这种固废用作大冶灵乡的石墨矿的浮选剂时,依次将这种固废用作石墨矿浮选的捕收剂和起泡剂,石墨矿中浮选起泡剂和辅助捕收剂的药剂,并将这种黒膏用十二烷基苯硫酸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醇磺酸酸酯钠等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改性再赢用到石墨矿的浮选中。在黑膏保持原始状态前,用生石灰作为pH调节剂,抑制剂采用模数为2.5的水玻璃,改变黑膏和煤油的配比,精矿的碳含量在15%-25%之间波动。采用表面活性剂进行改性,捕收剂与黑膏的配比都设为1:4,且用量都为1kg/t,精矿的固定碳含量在25%-30%之间。这种固废作为石墨矿的浮选药剂,有较好的起泡性能和捕收性能,但选择性较差,与其它表面活性剂复配后有一定的提升但并不明显。对这种固废作为磷矿浮选捕收剂的性能进行探索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适合黄麦岭磷矿浮选的正浮选工艺为磨矿时间3h,矿浆的浓度20%,捕收剂的用量为3kg/t,碳酸钠的用量定为4kg/t。用黑膏对黄麦岭磷矿进行了正反浮选试验,并用常规捕收剂作了对照,正浮选所得精矿的质量分数为19.34%,反浮选所得精矿的质量分数为16.78%,正浮选效果要明显好于反浮选。采用磷矿进行浮选实验的结果证明这种固废作为磷矿的捕收剂,捕收的能力要比油酸钠强,但选择性则稍微弱一些。用油酸钠盐、硬脂酸钠盐和菜籽油脂肪酸钠盐对这种黒膏分别进行了改性处理,并随之做了浮选的实验。几种表面的活性剂斗配成2%的浓度,然后表面活性剂每两种以5:5的比例进行混合形成表面活性剂。当用这些表面活性剂进行改性后均取得了比较好的配伍效果,都大于单一使用一种捕收剂所取得的效果,其中以油酸钠所取得的效果相对较好。通过简单的一次粗选加上一次精选的开路之实验,将磷矿的品位由15.5%提高到了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