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与目的咬合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均为口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影响,联系密切。咬合状态发生改变后,颞下颌关节会发生适应性变化,多种生物分子参与这一过程,但其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研究发现,咬合垂直距离升高(increasing 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i OVD)初期大鼠髁突发生退行性变,滑膜组织中促炎因子表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咬合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均为口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影响,联系密切。咬合状态发生改变后,颞下颌关节会发生适应性变化,多种生物分子参与这一过程,但其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研究发现,咬合垂直距离升高(increasing 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i OVD)初期大鼠髁突发生退行性变,滑膜组织中促炎因子表达增加,提示颞下颌关节发生炎症反应。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和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被认为是传递危险信号的警报素,研究显示其在发生炎症的关节中表达增加,能对骨组织代谢产生影响,促进关节的病变。但是关于HMGB1与IL-33在颞下颌关节中的作用,目前鲜有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升高模型,进一步了解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对髁突的影响,探索髁突改建的机制,从而为相关研究及口腔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64只5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咬合升高7 d组、14 d组和对照7 d组、14 d组,咬合升高组大鼠在双侧上颌磨牙上堆塑厚度为2mm的树脂咬合板,对照组不戴咬合板。实验7 d、14 d后处死动物,取双侧髁突,用于制作石蜡切片和RNA提取(n=8)。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MGB1和IL-33的表达分布,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Hmgb1、Il-33 m RNA的含量。结果(1)在大鼠双侧上颌磨牙上堆塑树脂咬合板后,实验组大鼠的体重等一般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树脂咬合板具有足够的固位力。(2)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未见明显的病理性改变。咬合升高7 d后,大鼠髁突软骨前部和中部的厚度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14 d后,髁突软骨前、中、后部的厚度较对照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HMGB1普遍表达于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的细胞核中,实验第7 d和14 d,咬合升高组大鼠髁突中HMGB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IL-33在各组大鼠的髁突中几乎未见表达。(4)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咬合升高7 d、14 d后,大鼠髁突中Hmgb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大鼠髁突中Il-33的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1)通过在大鼠双侧上颌磨牙堆塑树脂咬合板,可以建立稳定可靠的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动物模型。(2)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可以使青春期大鼠的颞下颌关节髁突发生改建,髁突软骨的厚度发生改变,HMGB1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全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终末期关节炎和其他髋、膝关节疾病的外科干预方法。全球老龄化和高肥胖率,对全关节置换术的需求日益增长。大量研究提出在单侧全关节置换术中,患者接受椎管内麻醉比接受全身麻醉获益更多。然而,这些研究仅限于欧美国家,国内相关研究寥寥无几。因此,欧美国家的结论是否适用于中国人群,目前仍存在一定争议。这项倾向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了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对首次行单侧全关节置换术的
文章针对近年来医学领域科研诚信问题频发的现状,分析医学期刊学术文章中的科研诚信风险,围绕违背医学伦理规范、医学学术文章数据的学术不端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成因提出应对策略。文章提出,医学期刊应规范、及时更新伦理审查要求,加强对稿件的医学伦理审查;强化医学学术文章的数据审查机制;与医疗机构联合,倡导建立开放获取权限的医学科研诚信管理平台,并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不断提升医学期刊科研诚信风险应对能力。
背景与目的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中,长度在22个核苷酸左右的单链小分子RNA。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在成骨分化和骨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文献报道miR-92b-3p可以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但miR-92b-3p在小鼠成骨样细胞系MC3T3-E1中的作用和机制尚未见报道。BMP-2是骨形成蛋白家族中重要的亚型,可以通过调控TGF-β/BMP等信号通路起
目的:通过数据分析构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预测模型并与现有的三种评分量表比较,以探寻急性PTE的最佳临床预测方法,提高急性PTE的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2月就诊我院呼吸内科临床上疑似急性肺栓塞(APE)行肺通气/灌注(V/Q)显像或CT肺血管造影(CTPA)共529例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V/Q显像或CTPA结果分组,最终154例PTE患者纳入病例组,375
目的探讨Apelin是否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苯肾上腺素(P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细胞自噬。方法1.PE诱导建立体外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显现心肌细胞骨架,高内涵成像系统分析心肌细胞面积,BCA法测定细胞总蛋白表达水平,RT-PCR技术检测心肌肥大标志物肌球蛋白重链7(MYH7)m RNA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力。2.电穿孔
目的系统评价双示踪剂与单示踪剂定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的准确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知识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年限建库至2019年1月,纳入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应用双示踪剂与单示踪剂的临床研究,并提取双示踪剂组与单示踪剂组的检出率、假阴性率、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使用Stata12.0对纳入的
目的:建立成人心肌细胞(humandcardiac myocytes,HCM)缺氧/复氧(hypoxia/areoxygenation,H/R)损伤模型,研究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后处理对HCM H/R损伤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瑞芬太尼后处理对HCM H/R损伤保护中的作用;观察腺苷受体(adenosine receptor,ADR)在瑞芬太尼后处理对
【目的】利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技术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核心周围灌注状态以及临床意义,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成像技术探寻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核心周围小静脉异常显示的临床意义。ASL与SWI成像技术联用评估患者局部循环状态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将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
目的:针对CT检查直径≤30mm的肺结节病变,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测试o HSV1-h TERT-GFP法针对外周血端粒酶高表达循环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评价其对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03月,依据试验方案设计的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前瞻性连续招募64例CT检查直径≤30mm的肺结节初诊患者和5例健康人,入组样本均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提供。以o HS
目的基于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所致的新西兰兔宫内生长受限(IUGR)模型,探讨超声引导胎兔腹腔微创注射乌司他丁(UTI)对其胎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孕兔共20只,将其随机分成4组:分别是正常组、IUGR组、IUGR+UTI组(UTI组)、IUGR+UTI+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组(LY组),每组5只。IUGR组、UTI组和LY组三组于孕24~29天在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