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以第8版口腔癌TNM分期手册为指导,分析临床Ⅲ~Ⅳ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探讨影响其预后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诊治的296例临床Ⅲ~Ⅳ期OSCC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165例(55.7%),女性131例(44.3%),男女比例1.26:1,年龄23~89岁,中位年龄63岁,平均年龄62.41±11.
【基金项目】
:
2020年12月,研究经费5万','3783','zxdIJ6yj9InzPorK7k_ijTz2f5qebEvegnv2998ZjP3Zq4bjAVGzYg==');
">cN0期口腔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分子标志物筛选及功能验证研究,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03D31094),省级课题,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第8版口腔癌TNM分期手册为指导,分析临床Ⅲ~Ⅳ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探讨影响其预后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诊治的296例临床Ⅲ~Ⅳ期OSCC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165例(55.7%),女性131例(44.3%),男女比例1.26:1,年龄23~89岁,中位年龄63岁,平均年龄62.41±11.91岁。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OSCC患者的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图,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OS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OSCC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本组患者的1年、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6%、70.6%和54.0%,1年、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9.6%、54.6%和41.0%。单因素分析显示,cT分期、cN分期、M分期、淋巴结外扩展、侵袭深度、颈淋巴结转移部位、术前诱导化疗、术后放化疗等因素是影响Ⅲ~Ⅳ期OS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T分期、淋巴结外扩展和颈淋巴转移部位等因素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0.515(0.065~4.066)、HR(95%CI)=1.902(1.176~3.076)、HR(95%CI)=2.563(1.235~5.320)](P<0.05)。共有131例患者确诊术后复发,总复发率为44.3%。其中原发灶复发者75例(57.3%),颈淋巴结转移者22例(16.8%),同时出现原发灶复发和颈淋巴结转移者18例(13.7%),远处转移者16例(12.2%)。复发患者中共有92例(70.2%)接受了挽救性手术治疗,22例(16.8%)接受了姑息性放化疗,17例(13.0%)放弃治疗。χ2检验显示,cT分期、cN分期、淋巴结外扩展、侵袭深度及颈淋巴结转移部位等因素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外扩展和颈淋巴结转移部位等因素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223(1.063~4.652)、OR(95%CI)=1.846(1.089~3.126)](P<0.05)。结论:1.临床Ⅲ~Ⅳ期OSCC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较低且术后复发率较高。2.淋巴结外扩展阳性和对侧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Ⅲ~Ⅳ期OSCC患者预后和复发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背景:围绝经期女性唾液分泌障碍表现为唾液分泌减少和成分改变。研究表明其发生与雌激素含量降低密切相关。氯离子通道是唾液分泌过程的原始动力,α-唾液淀粉酶是唾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之一,雌激素含量变化是否通过影响氯离子通道和α-唾液淀粉酶参与围绝经期女性唾液分泌障碍的发生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低雌激素状态下,下颌下腺雌激素受体,氯离子通道和α-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变化,通过细胞实验观察雌激素受体G
目的:通过建立“牙列-颌面部骨骼-颞下颌关节-舌侧矫治器”动态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方式的Ⅱ类牵引对颞下颌关节的受力影响,探究对颞下颌关节损伤较小的Ⅱ类牵引使用方式,为临床合理应用舌侧矫治Ⅱ类牵引,降低颞下颌关节相关疾病的危险性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本实验分为两个部分。1.建立“牙列-颌面部骨骼-颞下颌关节-舌侧矫治器”动态三维有限元模型。2.模拟临床实际情况在模型上进行颌间牵引。工况一
目的:本实验在体外研究槲皮素对口腔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合前期测序结果筛选出miR-181a-5p作为目的基因分析该基因在口腔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的功能以及作为治疗靶点的可能性。分析槲皮素与miR-181a-5p对口腔癌的抗肿瘤效应及调控分子机制,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方法:1.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Tca-8113和Cal-27细胞系(Tca-8113:0,200,250,300,350,
目的:通过观察三种不同粘接系统树脂水门汀(全酸蚀系统、自酸蚀系统和自粘接系统)用于纤维桩核修复后对根管冠、根方微渗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根管治疗后进行纤维桩核修复时,选择合适的粘接剂种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样本收集:收集口腔颌面外科新鲜拔除的下颌前磨牙90颗,显微镜下检查根面无裂纹,根管弯曲角度(Schneider测量)<10°。(2)分组:实验分组为6组:全酸蚀组(20颗,其中冠方组、根方组
目的:通过分析下颌第一前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探讨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从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接受诊疗的下颌第一前磨牙尚存的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中,按纳入标准筛选获取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2、将收集的影像资料按性别分成男女两组;并按10岁年龄差进行分组,即15-24岁,25-34岁,35-
目的:研究均角型青少年口咽气道的形态与上下颌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12~15岁均角型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全视野颌面部CBCT,按ANB角分为骨性I类组、骨性Ⅱ类组、骨性ⅡI类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间口咽气道容积、截面积、高度、矢状径和横径等形态测量指标,分析上颌骨、下颌骨与口咽气道形态的相关性。结果:1.口咽气道的容积骨性I类组(17817.58±9122.52mm3)、骨性Ⅱ类组(14726
目的:通过观察两种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窦底黏膜的反应,对窦底黏膜体积变化进行分析,进而评价两种术式对上颌窦黏膜的安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09~2020.11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的单颗上颌后牙缺失且骨高度不足的种植病例65例。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病例,纳入标准:18周岁以上,无上颌窦炎,全身健康情况良好,可以耐受手术;单颗上颌后牙缺失需行上颌窦提升
目的:观察糖尿病小鼠牙齿牙合向伸长过程中根尖周组织内RAGE和BSP因子的表达,探究糖尿病在牙齿牙合向伸长运动过程中对根尖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120只体重在20g-25g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为糖尿病组(n=40)、阴性对照组(n=40)和空白对照组(n=40)。适应性喂养两周,糖尿病组高脂饮食饲养。两周后三组均禁食10h,糖尿病组通过腹腔注射80mg/kg剂量的链脲佐菌素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个别正常(牙合)的成年人下颌姿势位、发“che”音和姿势性微笑时上唇长度、上唇厚度及上中切牙显露量进行测量,同时对姿势微笑位前牙美学定性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年龄、性别、上唇长度与上颌中切牙显露量的关系,比较微笑特征的性别差异,以期为前牙美学设计提供参考。方法:1.从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中选择18~49岁个别正常(牙合)者304名(男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上颌第一磨牙钙化根管,评价3D打印技术打印的根管导板定位和疏通钙化根管口的准确性,为3D打印导板应用于口内引导磨牙钙化根管的治疗提供先期实验依据。方法:1.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共纳入24颗上颌第一磨牙(排除MB2,根管数量共计72个)。2.实验均使用同一软件获取CBCT影像学数据,根据实验进程分为术前对照组(A组)、模拟钙化根管影像组(B组)、模拟钙化根管后设计虚拟路径组(C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