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缓释系统的制备工艺及其抑制兔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方法:
1.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为载体采用冻干法制备低分子肝素缓释系统(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sDrugDeliverySystem,LMWHDDS)并体外评价其理化性质。
2.选取新西兰白兔25只(50眼),随机分为5组(10眼/组),分别行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A组空白对照组,B、C、D组后房分别植入载药量为1mg、0.5mg、0.25mg的LMWHDDS,E组植入不含药物的空白缓释系统;术后12周内裂隙灯观察角膜、房水、虹膜、晶体后囊的改变以及DDS的降解变化,定期检测眼内压、房水药物浓度,12周时进行眼局部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电镜检查,并称取后囊湿重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1.采用冻干法制备的LMWHDDS包封率高、工艺稳定,扫描电镜下可见LMWHDDS内部具有许多相互联通的孔隙,其24h体外释药曲线拟合符合Higuchi方程,24h后近似零级释放。
2.A、B、C、D、E各组出现后囊混浊的眼数分别为10、2、3、9、10眼,后囊混浊分级评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术后12周时5组后囊湿重的均值分别为114.586±14.577、24.138±6.078、39.231±17.125、99.352±29.370、115.295±19.874mg,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两两比较D组与对照组(A、E)在后囊混浊评分以及后囊湿重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B、C组两两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
3.术后1周、2周、4周B、C组房水中低分子肝素一直保持较高的浓度,D组浓度较低且不稳定;B、C、D组DDS体内降解时间平均为42.27±3.00天。
4.术后第1天B、C、D组纤维蛋白渗出与A、E组相比显著减轻,术后12周内5组均未发现有眼内出血现象的发生。
5.光镜、电镜检查B、C组后囊细胞增生不活跃,各组角膜、虹膜、睫状体、视网膜组织结构完整,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结论:
1.以PLGA为载体采用冻干法制备的LMWHDDS具有良好的缓释性和组织相容性。
2.其后房植入能明显减轻术后纤维蛋白渗出,并能够安全、有效抑制后发障的发生,且存在一定量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