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促进了德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双元制”高质量教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其全国层面的教学标准:指导企业实施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条例”、指导职业学校教育的“框架教学计划”。作为全国层面的教学标准,“职业教育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以培养主动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以相关法律为依据,以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有专门的机构依据制度和工作流程组织开展制订和修订工作。自1969年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职业教育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不断改进完善,已经形成了“双元制”全国层面的教学标准体系。本研究以德文资料为主要基础,重点分析1969年“联邦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职业教育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的发展变化情况,研究分析制订和修订工作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总结归纳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重要变化,形成“职业教育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并从培养目标,形式和内容,制订的制度和流程、“教育职业”等方面,深入探讨“职业教育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适应社会和技术的主要特征。并且研究了近年来“德国资格能力框架”和“工业4.0”对“职业教育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的影响。本研究总结分析德国制订“职业教育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的经验,为我国制订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提供思路和方法,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质量不断提高,更加有效指导职业教育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