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白血病(leukemia)是严重威害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在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4-7/10万,其病情发展迅速,预后不良。MicroRNA是一类长度为19~25nt的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小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其可通过与靶mRNA的碱基互补结合来促进靶mRNA降解或抑制靶mRNA翻译,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机制密切相关,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调控分子。MiR-486是一类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的microRNA,在多种恶性肿瘤如肺癌、结肠癌、喉癌等中表达均下调,但其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通过检测miR-486在AL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AL发病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功能性研究提供实验室基础,为AL的早期分层诊断、个体化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56例AL患者,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AML)3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9例,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2.收集研究对象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提取小RNA、反转录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的方法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miR-486表达水平的检测。3.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因为数据呈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所有数据均采用中位数(范围)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对数据分别进行差异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iR-486在ALL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2.MiR-486在AML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486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明显降低,提示miR-486可能在ALL发病起抑制作用。2.A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486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提示miR-486可能对AML肿瘤细胞无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