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的风景——现代中国第一代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1917-1927)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d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7-1927是五四新文学发生、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一批新女性作家以令人瞩目的姿势跻身于其中,陈衡哲、冰心、庐隐、冯沅君、苏雪林、白薇、凌叔华、陈学昭、石评梅、陆晶清、丁玲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们是具有现代意识的第一代女性作家,在她们登上历史舞台之前,女性形象一直是作为他者而存在,在她们的群体式写作的过程中,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也一直如影随形,现代中国的第一批女作家正是在雾障遮眼的时代环境中发出女性自我的声音,她们不仅在小说中留下了一帧帧新鲜灵动的剪影——第一批浮出历史地表的新时代女性形象,而且作为现代中国女性形象的最初建构者,她们的创作本身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别样的风景。  绪论部分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缘起。  论文第一章分析了第一代女性形象的生成语境。传统中国的女性一直生活在“地表”之下、文本之外,她们被“代言”、被“言说”,到了五四新文学时期,男性作家们看到了女性被压迫的侧影,可是作为旁观者,他们无法了解女性隐在文本之外的信息,而第一代女作家们作为女性命运的亲历者,冲破了时代、男权以及性别的桎梏,开启了女性自我的探索。  第二章阐述第一代女作家对现代中国女性形象的自我建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新旧文化交替之际的传统中国女性,可细分为传统闺秀、旧式太太和底层女性;另一类是在时代思潮中成长起来的新式女性,可依据女性与家庭、男性、社会的关系分为学贯中西的女学生、情智冲突的时代女郎、孤身求索的职业女性。现代中国第一代女作家站在女性的性别立场,叙述新旧交替之际两类时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发现女性的生存困境不仅仅与时代有关,还与女性自身的性别角色有关——女性的性别角色与女性的社会性身份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冲突。  第三章分析第一代女作家文本中女性形象的文化特质。首先女性自我身影的浮现,其次是时代刻录在女性身上的忧患徽记。现代中国第一代女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仅是对当时真实形象的文本再现,也是第一代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对未来自我形象的构想。她们在二十世纪的文学创作中架起了传统女性与时代之女的过渡桥梁,她们通过对历史的追溯、现状的反思、未来的构想,描摹出在连续的时空中蜕变、成长的女性形象。  第四章通过对比来揭示第一代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对于后世女作家建构时代女性形象的影响。三十年代的萧红、四十年代的张爱玲、八十年代的张洁和九十年代的林白等女性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的过程中,都深深浅浅地流露出与前辈们一脉相承的明显胎记。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代女作家的写作是现代女性创作的童年时期,她们群体式的文学探索展示了女性生命的原初形态,她们对女性形象的践行和想象影响并决定了女性形象的未来发展轨迹。  现代中国第一代女作家身体力行为我们建构的时代女性的雏形:拥有一个自由、自尊、自主的内核,而女性如何在一个自主的人与女性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这需要更多的时代女性在未来的生活中进行摸索。
其他文献
论文以抗战时期话剧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前两个章节主要对抗战时期话剧女性形象进行分类整理,并对其对应的女性意识特点进行论述,论文第三章对上述女性意识特点进行文化反思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浙江仁和人,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卓有成就的文学家。其文学创作集中于散文、诗歌、词三个领域,目前学界对龚自珍的研究严重向散文和诗歌两
对於姚先生在文字学上成就的研究,归结为甲骨文研究、金文研究、说文研究和汉字理论研究四个方面。  在甲骨方面,首先是与赵诚先生合作编写的着作——《小屯南地甲骨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