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总量在增加、增速在减缓,新形态下为维持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发展的关键点,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将总供给量的增长速度从9-10%降到6.5-7%之间,更加强调生态型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小康社会全面覆盖。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经济总量一直排在全省前三,是山东省的重点经济市,2015年全市GDP总量更是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100.2亿元,同比增长8.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同时,济南市也是山东省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之一,济南市高质量生态需求加大,未来经济发展中,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将成为济南市发展的焦点,也是必然趋势。文中在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成果以及国内发展背景下,依托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分析了2000-2014年间济南市的发展状况,从改善污染物源头的角度出发,选取工业部门的指标数据,选用环境条件约束下多目标规划模型。对2014年济南市工业发展内部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可得到以下三点结论:第一,2014年模拟工业总产值是1874.47亿元,环境损失为23.2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24%。第二,与实际产值相比,大部分重工业产值都有所下降,但是轻工业产值增加。第三,工业总能耗、总用水量以及工业污染物排放值的模拟结果都比实际值小。在选取指标时,选取的参数均为平均值,与实际情况存在误差,并且选取的行业数量不全。在30%误差范围内,总产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约为2%,误差较小,模拟结果具有参考意义。通过对比模拟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精度较高,也可用于计算其他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法和路径。为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结合济南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建议。济南市第一产业应多样化内部结构,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济南市第二产业应适当提高轻工业比重,形成一体化新型工业园区,聚拢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济南市第三产业应加大现代化服务业比重,多样化服务业产品,满足现代社会个性化需求,注重将现代金融业与大数据相结合,最大化实现大数据工具的价值,使济南市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足够的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