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是减轻残疾人及其家庭的负担,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一种形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牵头,社会积极参与,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向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为残疾人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信心,参与社会学习、生活、工作,减轻残疾人家庭的经济、精神负担创造了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市,东莞市在残疾人托养服务方面,一直有自身独特的做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了解和分析东莞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基本做法,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总结其经验,有利于继续推动、完善东莞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也为我国其他省市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方法,梳理了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在公共服务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东莞残疾人托养服务的运作情况、效果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发现,经过持续的努力,东莞市已经建立起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涵盖全日制托养、日间托养、居家上门服务和庇护性就业的比较完整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了较为丰富、优质的托养服务。但东莞残疾人托养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社会支持、配套设施不足,托养服务地域差异较大,以及提供残疾人托养服务的专业人员相对缺乏,资源比较分散。这些问题的存在,难免影响了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品质。之所以当前东莞残疾人托养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还是政府与社会对残疾人托养服务不够重视,制度供给、资金支持存在一定的不足,以及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公益组织发育不够充分,社会支持网络不是很健全等。因此,必须采取各方面的措施进一步推进东莞市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发展,东莞市政府与社会应该树立和落实“新残疾人观”,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制度建设,加大资金、场馆和人员投入,引入社会力量,培育和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相关社会组织,加快构建托养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等。唯有多管齐下,东莞残疾人托养服务发展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