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和效率的城市道路施工控制区长度设置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0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城市道路安全薄弱环节之一,占道施工区道路资源紧张、交通环境复杂,行车安全和效率问题显得尤为棘手。基于此,本文通过采集车辆动态行驶轨迹等真实数据,对施工区的换道行为进行了定量分析,分别建立了换道冲突风险预测模型和封闭车道换道能力模型,并通过仿真手段,标定不同驾驶倾向换道行为的安全风险,模拟各施工区布设情境下的封闭车道换道效率,进一步研究城市道路占道施工区的最佳布设方案。首先,比较了城市道路施工区实际布设情景与现行规范要求的区别,分析了城市道路施工区交通特性,探讨了最晚点换道点的距离、交通流状况、驾驶员特性、车辆类型等因素对施工区车辆换道决策的影响。然后通过无人机航拍、Tracker软件记录并提取了570组有效的车辆换道数据,利用滤波技术对数据进行清洗,得到了换道持续时间、换道速度与加速度、可插入间隙和换道位置等特征变量,在此基础上,采用谱聚类算法将驾驶风格划分为谨慎型、稳健型和激进型。其次,从冲突风险出发,讨论施工区换道行为的安全性。分析并选取了六个影响强制换道安全性的影响因素作为冲突风险预测模型的自变量;从描述换道冲突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考虑,分别选取碰撞时间和避撞减速度作为衡量标准,并构建一项综合指标,用以标定强制换道行为的四种冲突风险水平,将其作为冲突风险预测模型的因变量。随之构建了城市道路占道施工区强制换道冲突风险预测模型,用以预测施工区换道行为处于各冲突风险水平的概率。再次,从换道能力出发,讨论施工区的换道效率。一方面从动力学层面探讨不同驾驶交互情景下的换道可插入间隙;另一方面从驾驶员心理特性出发分析封闭车道各处的换道压力,基于Erlang分布,建立了各施工区布设情景下的施工区车辆强制换道能力模型,并进一步研究了警告区缺失条件下施工区强制换道能力。在此之上,提出换道效率的概念,用以分析后续仿真结果。最后,综合换道安全性与换道效率两项评价指标,对施工区控制长度进行评价。应用Matlab仿真平台模拟城市道路的换道情景,先是得到了上游过渡区和警告区长度取不同数值时,车辆换道行为的冲突风险水平和换道效率各自的变化规律。其后,构建了能够同时反应换道效率和安全性的综合指标,利用这一指标评选出不同交通量环境中,在总长度固定条件下,上游过渡区和警告区的最优长度组合方案,为城市道路的施工区布设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流域水文过程复杂性显著提升,定量分析两者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流域水文演变规律,对开展流域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水—土—光—热等多个角度对泾河流域水文气象演变规律和水文变化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并结合SWAT模型对流域未来径流进行预测。主要结论如下:(1)泾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分别为517.9 mm、63.09%,空间变化均由南向北逐渐减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年提高,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替代燃料的研究与使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甲醇来源丰富,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少,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含氧替代燃料。甲醇在柴油机上掺混燃烧最便捷的方法是微乳化法,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柴油-甲醇微乳化燃料。燃油良好的雾化状态和蒸发特性是柴油机节能减排的必要条件,本文将通过挂滴式单液滴蒸发试验平台研究柴油-甲醇微乳化燃料液滴的蒸发过程,分析液滴蒸发过程的影响因素,
本文以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植被黄土滑坡区为研究对象,探究草本植物护坡固土机制,并建立了草本植物根系加固边坡理论模型。研究结果可为植被护坡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为定量化计算草本植物根系对黄土边坡的贡献提供基础。首先,通过在现场勘察取样,得到狗牙根系在天然坡体内的分布特征,以及在降雨后,狗牙根系能够提升浅层坡体内的含水率,其影响程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其次,通过室内直剪试验讨论了在不同根
目前,部分车载行人预警系统已在车辆安全领域开展应用,但这些系统的预警算法整体较为简单,尤其是预警算法设置得较为宽松,导致预警信号出现频次过高,从而使驾驶人对预警信号出现麻木心理和抵触心理,影响了系统的进一步推广使用。本文选取了某无信号灯控制的斑马线,采用激光雷达和行车记录仪对行人-车辆的交互冲突数据进行了大量自然观察试验,获取到的数据样本中涵盖了超过2万辆车和5000名行人数据。通过人工对视频进行
随着悬索桥梁结构的跨度不断增大,其颤振振动稳定性问题也是逐渐显著。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山区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设,非对称的悬索桥梁结构形式的也不断出现,此类构造对于大跨度悬索桥结构的颤振稳定性也有所影响且此类悬索桥结构颤振分析研究较少。因此,为了能够较好的分析体现非对称结构形式对悬索桥颤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研究分析了三类不同非对称构造对悬索桥颤振临界风速的影响。所以,本文以一座大跨度非对称支撑的悬索桥为研究
由于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给国民生命安全、经济发展等都带来重大损失。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领域学者十分关注危险品运输安全问题,并由原来的事后应急处理到现在更为关注预防事故发生。因此,本文基于陕西省道路运输安全监测平台获取的危险货物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13类风险驾驶行为报警数据及产生风险报警时GPS终端的轨迹数据,通过分析TOPSIS法和灰色关联法的优缺点和在文中的适用性,构建了改进的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网约车的诞生,它的出现加剧了城市客运市场的竞争,挤压了出租车的生存空间,两者矛盾愈发不可调和。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约车与出租车的博弈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演化博弈理论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探究不完全信息下和有限理性下个体的决策行为。本文结合前景理论与演化博弈论来对居民打车选择行为进行研究,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为城市客运企业制定发展策略提供依据。针对当前城市客运市场矛盾突出的问题
镇原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内丘陵沟壑区大面积分布,该地区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重要原因与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息息相关。本论文以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发育的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总结出镇原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并借助Arc GIS和SPSS软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镇原县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镇原县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包括:崩塌8处(7%),泥石流7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及人员伤亡是全球性的社会安全问题。风险识别和管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本文在应用风险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入手,阐明交通系统中人、车、路和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提出高速公路风险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估方法。结合杭绍台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特点,分别提出驾驶员、车辆、道路和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全面剖析了高速公路风险因素,从驾驶员、车辆、道路及环境等四个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区域,流域内一旦发生水土流失,易导致旱涝灾害、生态失衡。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研究,能够为统筹规划水土保持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然而,目前的水土保持数据监测系统及软件存在数据处理精度低、水土流失等级评估不准确、软件可扩展性差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开发了一套小流域水土保持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旨在实现水土保持数据的高精度处理、水土流失等级的有效评估、软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