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科技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剧,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潮流。许多国际组织、教育研究机构和学者正在开展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并且已经开始用所研究的成果来指导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新的观念。要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应该认真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个主要问题。本文试图对此做出深入的思考,并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几点对策。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渊源,把高等教育国际化分为二战前和二战后两阶段,其中二战后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国际思潮;并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世界相互依赖加强的背景下,以民族化为基点,以具体多样的高等教育活动为载体,面向世界,将“国际的维度”(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整合到有关高等教育的教学、研究和服务性等诸项功能的过程,以使本国高教更加完善,同时,走向世界。 第二部分,从全球发展的大环境和各个利益集团的不同动机两个角度,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全球发展的大环境为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客观条件,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在现代日益得以快速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经济一体化进程无疑起到了更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同利益集团的激励动机在他们各自的层面上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动力理论。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居于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居于弱势地位。 第三部分,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进行了分析。学生流动、教师流动、课程国际化是它的传统形式,而后海外分校、跨国大学网和跨国虚拟传递等形式发展起来。学生流动是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从数量上看,主要流向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教学员工流动是第二重要的形式,其中教授和科学家的流动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引起学术人才的流失问题。课程国际化也是一种重要形式。其它几种形式也随着经济发展、合作需要逐渐发展起来,在未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将进一步显示作用,其中虚拟传递被认为是很有潜力的一种形式。 第四部分,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质量挑战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国际化的限制和障碍、国际化质量的政策与实践、外国毕业证书和学位认可、海外学分和学习阶段的认可几个方面的分析。从而得出: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发展上不能持近视的眼光,对它面临的质量问题与质量保证不能回避。 第五部分,从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出发,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几点对策。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又加入了WTO,同时我国要发展高等教育,在这样的挑战和机遇面前,我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应积极做出应对之策。要坚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立在本土化基础之上的国际化,总体上要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切实解决人才流失问题,注重课程的国际化。同时对网络教学等问题也要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