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临床上各种原因导致严重肝病的肝衰竭患者,由于其肝功能异常,并发代谢紊乱,极易导致机体酸碱平衡失调,其中代谢性酸中毒是最易发生的酸碱失衡。代谢性酸中毒是导致机体多器官组织代谢紊乱,稳态被打破,影响全身多脏器系统组织功能失调并衰竭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疾病的转归。酸性产物包括乳酸、磷酸等原发性酸性物质。其中乳酸堆积不仅预示着患者分解代谢增多,合成代谢减少,缺血缺氧,还表明肝功能的转运、代谢功能下降,导致乳酸的循环再利用等受阻。乳酸堆积的严重程度加重,易诱发其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故临床上对于肝衰竭的患者,其血乳酸值的高低已成为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我国大多数肝衰竭患者的基础病因为乙型肝炎,服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已成为其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由于核苷(酸)类似物的机制主要是为抑制DNA多聚酶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从理论上也有可能抑制人体线粒体DNA的复制,会造成机体细胞的损伤。本研究将分析肝衰竭患者血乳酸水平变化与病人转归、性别、年龄、肝衰竭病因、是否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1年10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52符合肝衰竭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血乳酸水平与患者转归、年龄、性别、导致肝衰竭的基础疾病、感染、抗病毒治疗药物以及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患者血乳酸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导致肝衰竭的病因、所使用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以及是否出现腹水情况等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转归、感染、PTA、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与血乳酸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转归、PTA、肝性脑病P值为0.000,感染P值为0.023,肝肾综合征P值为0.043。结论综合本研究结果,考虑影响肝衰竭患者血乳酸值升高的原因为疾病本身,感染及其相关并发症加重血乳酸升高,提示病情严重程度的转归、PTA值亦与血乳酸值水平相关,但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对肝衰竭患者乳酸水平无明显影响。讨论由研究得出肝衰竭患者血乳酸水平升高是由于疾病本身导致,已有多方研究观察发现在肝衰竭早、中期,合理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阻止部分肝细胞坏死,降低病死率。现今糖皮质激素运用于肝衰竭的治疗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但其相关的副作用亦是大家顾忌的问题。《肝衰竭诊疗指南》中推荐肝衰竭早期,在无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时可酌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