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与水氮及其耦合关系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uwh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和养分是农业生产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因子,合理的水肥对促进旱地作物生长具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气候干旱是影响旱作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土壤水分不足情况下,通过协调土壤水分和养分关系,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实现水分高效利用。本试验采用田间长期定位实验,在6个施氮水平(不施氮;75kg纯N/hm~2;150kg纯N/hm~2;225kg纯N/hm~2;300kg纯N/hm~2;375kg纯N/hm~2)基础上,设置不同灌水制度(按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灌75mm水递增,共设W0(不灌水);W1(75mm);
其他文献
本文选择中国科学院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研究站长期围栏封育的山地草原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疆巴音布鲁克三种草地类型——亚高山草原、亚高山草原化草甸、亚高山草甸化草原进行
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人类植物蛋白质和油分的重要来源。根系是植物获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发达的根系更有利于大豆的生长。植物在遗传进化中,为适应土壤、水分、
由干湿交替过程所形成的水稻土初期潴育层、潴育层中,水分运动和化学条件变化引起物质在土壤结构表面形成淀积——胶膜。作为土壤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新生体,土壤胶膜既是土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