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音学习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高中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针对青州方言区普遍存在的/r/、/l/不分的现象,选取六名存在此类问题的受试学生,采用高频次输入和输出的方法,利用微变化研究的范式,借助语音分析软件的测评,对频次效应对语音纠错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交代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并明确了三个研究问题。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回顾了频次效应、语言迁移和微变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概述了这三个领域内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三章是围绕研究问题而做的“两组四阶段”研究设计,为本研究制定了基本框架。第四章是围绕三个问题对实验数据展开的纵向和横向对比讨论,第五章是依据微变化的五个维度对频次效应在纠音实验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并对三个研究问题作出了回答。研究结果表明,频次效应是变化的根源之一,辅之以正确的辅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频次效应的广度有时出乎我们意料,会出现泛化的现象,需要抑制。频次效应的变化速率令人满意,适合目前的高中班级授课模式。受试学生个体变化的路径复杂,但有迹可循,基本遵循体会-摸索-模仿-巩固-维持的路径。在本研究中每位受试学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不同的路径和根源会导致较大的可变性差异。最后,本研究得出结论,文本复杂度与纠音效果成负相关,教师指导的介入对纠音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频次的输入和输出仍然是高中英语语音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在现代高中英语语音教学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在青州方言区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