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民族身份是民族精神建构的核心部分,民族身份的内涵与群体成员的价值观、态度倾向紧密相关;从内容上看,民族身份包括语言、价值观念、政治、宗教、历史、文学和文化艺术身份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身份是民族精神建构的核心部分,民族身份的内涵与群体成员的价值观、态度倾向紧密相关;从内容上看,民族身份包括语言、价值观念、政治、宗教、历史、文学和文化艺术身份等。特定民族的个体可以通过语言文化学习来获得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鉴于语言在民族身份认同中的作用,本研究以英语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对其民族身份现状进行探究。本研究采用社会身份理论说明身份存在于社会个体之中;以社会建构论为支撑,阐释身份的变化可以通过个体与社会间的互动来实现;运用高一虹“1+1>2”生产性双语现象模式解释身份变化的结果。本研究的样本对象为湖南省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至四年级两百名本科生。通过语言、价值观念、宗教、政治及文化行为五个方面来调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主民族身份和客民族身份认同现状,进而探究其民族身份认同的总体现状。本研究采用定量及定性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英语专业本科生较好地保持了自身的主民族身份,同时也具备一定程度的客民族身份。他们对自身主民族身份具有更强的认同感,但对主、客民族身份认同的差异并不显著。2、无论是主民族身份和客民族身份,除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外,其余年级学生间未发现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无论是主民族身份还是客民族身份,三年级学生的认同感最强。3、在本研究中,性别、出国意向的差异并没有对学生的主、客民族身份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为国内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民族身份现状的研究提供了实证资料。对英语教学和学习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教师在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应适当重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民族身份认同变化这一“非语言”的学习结果;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也应注意培养目的语文化意识及相关方面的兴趣,以更好掌握目的语言,同时也应不断加深对本民族文化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在减少中药用药不良反应方面的效果。方法 :从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防城港市东兴市人民医院开具的中药处方中抽取3126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机器翻译是一个最早研究的课题。它是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语言之间的自动翻译的一门边缘学科。基于规则的翻译方式是机器翻译中传统而应用最多的翻译方式,用
癌症是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1].中国每年新发的癌症病例约三百五十万人,因癌症死亡约二百五十万人,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个人诊断为癌症[2].癌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治愈困难等特点.癌症患者从诊断癌症开始,就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应激状态,随着病程的发展,晚期患者在治疗无望和死亡逼近的情况下,预感性悲伤明显.本文将从悲伤的评估工具、癌症患者预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面进
阐述了无缺陷光子晶体与掺杂光子晶体的结构,用光学特征矩阵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具体讨论了一维光子晶体的一个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掺杂光子晶体的禁带出现了极窄的、高透射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42%,呈增长趋势[1].该病以疼痛、疲乏、关节畸形为主要临床症状,多伴有抑郁和焦虑情绪,其致残率在发病1年内可达20%,10年内可达60%[2].RA尚无治愈手段,生活质量评价则成为全面了解患者身体、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3].本文综述了RA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的意义,概括现有的评价工具以及相关研究结果,旨在为临床医
护理教育是我国宏观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任.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深入推进,护理工作对护士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但要具有娴熟的护理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道德、伦理、人际沟通、心理、行为、社会等人文知识底蕴.2012年7月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人员行为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护士行为规范: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注重沟通,体
日本、泰国和我国台湾省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时,农业类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类型、层次和相应保障措施方面,有三个显著的共同特征:培养现代"农业后继者"是农业类职业教育的重点;